e社区

“商品粮”,一个荒唐年代的悲惨符号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1-8 22: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商粮”,一个荒唐年代的悲惨符号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
编辑:时事史事(ID:bushishi)


b1989f2ac96af48c67d5a441ca8e93ec.jpg

    “下一个”!窗子里面传来颇有些威严的吆喝。


    父亲赶紧走到窗口前,递过一个红皮本子和一张“大团结”,忙不迭地说:“开一袋吧”!


    那个红彤彤的本子夹着零钱和一张小小的票据从窗口递了出来,父亲忙不迭地接过来,把找回的零钱装到口袋里,小心地捏着那张票据,我便要过那个红本子,上面的表格里清楚地写着,月供应29.5斤,取40斤(标准袋装40斤),每斤价格0.178元,共多少钱,下余多少面粉之类,后面盖着醒目的红色私章“卢进礼”,我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感!在幼小的我的心中,甚至幻想这个卢进礼一定是个非常伟大的人物。若干年后才见这个人,不过是一个干瘦干瘦的小老头儿。


    那是我第一次跟随父亲到粮所取面粉的情景,看到不种地的父亲可以定期取回雪白雪白的面粉,我知道,因为父亲手上的那个红本子,每月29斤半的标准,它标志着父亲是个“吃商品粮的”!


    是的,没有那个红色的小本子,虽然你在田间地头一年忙到底,也不一定吃到一个白面馒头,有钱也没人卖给你(当然,家家同样赤贫,有钱的还真不多,官们除外),那个本子,叫“粮本”,全称是“城镇商品粮供应证”。


    它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工人每月33斤,干部29.5斤,儿童8斤……有了它,你才不是最下贱的农民,才不是“农业户口”;有了它,你就是标准的“吃商品粮”的,属于“城镇户口”,是高人一等的,不需要其他证明,“啪”把本子一亮,那些土老冒绝对会敬你三分的!——哼!这些农民!这道无形的身份让人陡然平添一份优越之感!


    要知道,在三年灾害中饿死的那么多人,没有一个有这个红色本本的!哪怕保证一天供应半斤也不至于到如此惨状吧?


    它如一道鸿沟,将社会上各色人等分成了若干个等级,森严而鲜明,绝对不可有半点逾越!普通干部是除按标准供应面粉外,还另外供应半斤油,再高级别的每月还有特殊的供应等等。下等的农民是无福消受的,他们虽然辛辛苦苦种地,但集体时代,一个工分顶不了几分钱,一年忙碌到头也分不了几斤小麦,除了过年能吃上几口白面馍馍外,其他时间多是“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上膘”的自慰而已,对于这些“吃商品粮”的,除了羡慕还是羡慕!我在小学二年级时的代课老师谢新,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吃上商品粮,有天放学后,有个算卦先生给他卜卦后告诉他,他家里必须等两百年才能出来一个吃商品粮的,为此,他脸色铁青着,一连好几天上课都是凶巴巴的!



858117f70a786413ebe2e25590595cf9.jpg


    如今来看,在各种副食奇缺的当年,每月另外供应的半斤食用油,还不够塞牙缝,没有荦腥,蔬菜极少,那定量供应的面粉,相信也不会给肚皮带来多少充实的感觉,似乎除炊事员外,还真没见过几个胖子。但在当时,每天可以保证吃到馍馍和面条,至少不太为肚子发愁,这是多么大的一种荣耀啊!


    还有什么比填饱肚皮更重要的吗?张贤亮在《绿化树》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章永磷利用视觉差,用圆柱的缸子比别人敞口的总要多出100毫升,并为此窃喜不已。让我叹服了好久,人呐,为了生存,该是迸发出多少的聪明才智!


    按照标准没有取出来的面粉,可以换成粮票,供到外地使用。要知道,虽然出门需要各种各样的介绍信,可出了门,没有饭票,同样吃不到一顿饭,所以出门带上钱与饭票,是必备常识。没有它,你将注定寸步难行!


    由此衍生出来的各地粮票,什么全国的、省级地级的,大到五斤十斤一张,小到0.1两(真不知道买东西时,是用天平还是中医用的秤来量),五花八门,据说如今成了收藏界的新宠儿!


    可惜的是,五十年代后期,我父亲为了躲避各种运动,调到了离我家五十多里远百尺公社,直到我上小学二年级才调回来,这之前,我们家也就极少可以共同享受到父亲的这点荣光。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就写到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的班主任刘慧新老师给了我一个刚蒸出来的雪白的馒头,让我不自觉流了眼泪,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感动”。现在想来,那时的老师对学生真的太大方了,让我得以“暴殄天物”,让我如何歌颂老师都不为过。以至于前年她去世时,我还专门为她那篇文章,对她在艰苦岁月中的美好善良的人性赞颂怀念。


    既然一个本子将人们地位分成天壤之别,那个年代的青年男女,择偶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吃的商品粮”,最最吃香的是“全家吃商品粮的”,一旦有符合这个条件适龄青年,说媒的保证会踏破门槛,紧俏如香饽饽。他们自个也往往睥昵傲慢,自觉高人一等,也不免会对女方挑肥拣瘦,讲究门当户对,倘对方非商品粮,再不济得是个子高人又漂亮苗条的。以至于有一些残疾的城镇青年,只要生活能够自理,照样有农村姑娘喜笑颜开地嫁上门来,不服不行(他们要万分感谢这个差别)


    至于城市吃商品粮的女孩子嫁到农村,那只有在戏剧《朝阳沟》里,生活中别说她妈要打断她的腿,光告诉她一声男方没有吃商品粮,这个巨大的天堑会一下子阻断她所有对爱情的美好梦想!


    戏里之所以宣扬,盖因生活中缺少的缘故吧!


    我村老书记的儿子,身高才一米五,一脸麻子,还天生高度近视。搁别人家,一定是个光棍儿,老书记有能耐,让儿子到城关丝织厂当个临时工,并对外放风说马上转成商品粮。果不其然,不久就娶得邻村最漂亮的一位村姑。——人是穷怕了,有一丝改变命运的机会都如获至宝地紧紧抓住。


    若干年后,这位叫徐梅的女人义无反顾地跟男人离了婚,她委屈地对婚姻登记处的人说了句:“我这鲜花插到牛粪上,那么多年了,也应该换个地方了再开!”泪水便零落如雨。


    直到我上初中毕业报考时,一心渴望上高中的想法却被父亲断然挡了回去,他坚决要我报考师范,我知道,他就是为了让我早日拿上那个粮本,不再让他操心,不再连累这个家而已。后来天生聪颖的我无奈读了师范,每月供应的33斤却总是吃不饱,正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我,肚子里总有饥饿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到晚上临休息时会更加强烈!可我不敢,不敢告诉父亲,我不想看到他那双疲惫的眼睛,更不忍让他为了我,而从自己的口粮中节省一斤!


    1988年秋,班里的几个女生议论,听说有个外班的男生一顿吃了六个馒头,并夸张地叫喊。我幽幽地接了一句:“这有啥了不起,我也可以吃六个”!那几个女生的眼睛直了,呆呆地看着我,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良久,那个叫张艳丽的女同学(她父亲以前与我父亲是交好的同事)问我:“你是不是一直没有吃饱过?我以前剩下的饭票可都买了零食!”


    我咬紧嘴唇,有点不好意思,用力点点头!



120467ccd36943d47b5ae33d60bdc32f.jpg


    第二个月班里发饭票后的翌日,在同校同年级上学的表姐金霞悄悄叫过我,递给十斤饭票,我才知道,是张艳丽告诉她,她俩商量每人为我每月省五斤,并一直给我到毕业!


    瞬间,有一种莫名的幸福包围了我,从此,我可以畅快地吃饱每一顿饭了!





    谢谢你们!我的亲人们!你们的善良,是那个难忘年代一抹最亮丽的彩色,给我的记忆烙上深深的印痕!


    ——民以食为天,这世上,有时能吃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直不明白调回老家的父亲那么胆小,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他毫不为过,说话从不敢大声,小心翼翼,爱看别人脸色,战战兢兢,说话总要东张西望,生怕哪一个不当的词汇给自己惹来麻烦。现在想起来,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了这个红色的本子,为了那张嘴要吃饭,脊梁想不弯都不成?


    尊严与吃饱,哪一个更重要?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