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展开

社区小喇叭     

全站
admin 说: 注册时请使用中文名注册谢谢合作
2016-07-31
全站
admin 说: 欢迎大家
2016-07-14

漂海而来,他目睹了500年前繁华的“崇德县”

[复制链接]
我的人缘0

总监|特勤组

2877

主题

4914

帖子

4万

积分

总监

Rank: 8Rank: 8

积分
40130

社区QQ达人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

QQ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7-14 10: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漂海而来,他目睹了500年前繁华的“崇德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3-07-02 09:01   浙江

db90aedd5cfb09fb72db5a3086bd8022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jpg

(一)

  明弘治元年(1488),也就是朝鲜李朝成宗十八年,正月初,正在济州(今韩国济州岛)做官的崔溥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便带着随从,急急渡海,回家乡全罗道罗州奔丧。不料遭遇风暴,在海上漂流了十四天后,在中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登陆获救。经当地官府审查,排除了倭寇嫌疑后,崔溥由中国官员护送,自台州走陆路经宁波、绍兴至杭州,再由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至北京,蒙明孝宗接见后,再走陆路至鸭绿江,返回朝鲜。

  崔溥(1454—1504),字锦南,朝鲜全罗道罗州人,朝鲜李氏王朝官员,24岁考中进士,精通汉文,29岁获中文科乙科第一名,后任弘文馆副校理,“海漂”的上一年,他奉命赴济州岛任职。

fa27783a2526fc4fb5878acdd2d0cf73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jpg

△图源网络

  意外的经历,让崔溥在中国逗留了143天,也使崔溥成为明代第一个行经京杭大运河全程的朝鲜人。他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这次中国之行,取名《漂海录》,共约6.4万字,对沿途的政制、海防、司法、交通、城市、民俗等记载颇详,被朝鲜史学界誉为“摹写中原之巨笔”。该书记录了许多我国史籍不载或未悉的资料,是研究明朝成化、弘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市井风情以及中朝关系的珍贵历史文献。2013年1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由朴元熇校注的《崔溥漂海录校注》一书。

(二)

  《漂海录》中关于京杭大运河沿途的记载,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其中包含关于崇德县(今属桐乡市)的记述。

  崔溥途经崇德县的时间是明代弘治元年(1488)二月十四日,距离他登陆获救约有一月。他是从杭州出发,经杭县(后并入余杭县,今临平区)塘栖镇进入崇德县的。日记中记载的地名有跨塘桥、万寿桥、福禄寿桥、福德桥、普济桥、彭和桥、恩荣门、大德新桥、三里桥、山川坛、语溪桥、税课局、永安桥、养济院、朔义门、皂林驿,其中多数是崇德县城(今崇福镇)及附近的地名。

7c4fdf8bd7aadd47d97891fcba317a24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jpg

△崇福镇

  这些地名,大多可以在桐乡地方史志上得到证实,如彭和桥,在崇德县城西七里处,明成化九年(1473)沈丞让重修,崔溥途经时,此桥刚修好;大德新桥,又称大通新桥,明宣德间(1426—1435)间沈璘建造;三里桥,即包角堰桥,因在县城南三里处,俗称南三里桥,初建于宋代,明正统六年(1441)重建;永安桥,俗称北桥,建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明万历间圮,不久即重修。这些桥梁,除永安桥架于市河上外,其余都架于运河之上,均为单孔石拱桥,所以崔溥将这些桥比作天上的彩虹,称作“大虹桥”,估计他在朝鲜极少见到甚至从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桥梁。

  日记中提到的“课税局”,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明万历《崇德县志》上有如下记载:“洪武初,以酒税务基改建为税课局,正德三年(1508)废。”崔溥途经时是1488年,税课局还在,这与本地史籍的记载相吻合。

  “养济院”,是由崇德县令梁宣在明洪武二年(1369)创建的,在今养济弄东首,靠近市河,明成化年间知县王舆扩地重修,毁于清咸丰年间之战乱,后又重修,近六百年间未改变,至今尚有养济弄的地名

  “朔义门”,为崇德县城的城门之一,清光绪《石门县志》载:“县故无城,元顺帝三十六年(1368)始筑,周五里三十步,置陆门四、水门三。”元筑之城,未注城门名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猖獗,县令蔡本端、邑人吕希周奉檄复筑县城,建水陆城门五对:东门称青阳门,大南门称丽正门,小南门称薰仁门,西门称兑泽门,又称素商门,北门称朔义门,后称拱宸门。崔溥途经崇德是在弘治元年(1488),比蔡本端、吕希周修筑县城早68年。后人因史志不载,无法得知元筑县城的城门名称,现在我们可以从崔溥的《漂海录》中推知,明筑县城城门的名称是沿用了元筑县城城门名称的。

  “山川坛”,在南门外,明万历《崇德县志》和清光绪《石门县志》的县城图插页上均有标示。

(三)

  日记中还提到了运河著名驿站——皂林驿,它原址在今乌镇镇(原龙翔街道)皂林村,始建于元朝。皂林之地户口繁庶,商贾云集,四方舟楫,往来不绝,为运河要津,有“小瓜州”之称。明嘉靖十二年(1533),皂林驿迁入崇德县城,仍用旧名,初在永安桥东,后再于南门外。这是崔溥途经后55年的事,所以崔溥看到的皂林驿还在今皂林村的地方。日记还提到了当时的崇德知县赵希贤:“知县赵希贤,字尧卿,馈以粮馔甚优。”查1990年《桐乡县志》“历代县官名录”,确有赵希贤此人,赵为河北省高邑人,进士出身,成化十九年(1483)任崇德县令,弘治二年(1489)离任,这与崔溥日记完全吻合。日记中说“夜三更,过皂林驿,彻夜而行。”可知赵县令招待他这位外宾,用的是晚餐。

294b66e508fd1b5c2bd91a586a715aed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jpg
△ 皂林驿 吴蓬 绘

  《漂海录》中关于途经崇德县路线的记述,有一处似乎存在矛盾,开头明确说行程是“泝谢村河而东……水即鸿丽河,河上官廨乃塘栖镇也”,可见他是经杭县塘栖镇进入崇德县的,但是后来又有与水夫(船夫)的对话:“水夫谓臣曰:‘所过有长安驿,大人知否?’臣曰:‘我不知也。’水夫曰:‘此则杨指挥(护送崔溥的官员)从者陈萱私讨支供粮馔,不使大人知也。’”从这段对话来看,崔溥一行似乎经过了长安驿(在今海宁市长安镇),如果经过长安驿,走的是上塘运河(杭州——长安——崇福),不会经过塘栖镇。这段对话语焉不详,似乎存在着护送官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极有可能是官员趁机肥私,胡弄不谙地形的崔溥。倘若如此,可以借用一句俗话:“真是塌台塌到外国去了。”明代官场的腐败可见一斑。但这不经意间的一笔记载,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桐乡至杭州的运河,自古就不只一条,既可走塘栖一线,也可走长安一线。

(四)

  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中国南北间的一条大通道,犹如人体上的大动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南北融通,均依赖于它,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河穿越桐乡,千百年来,无数名公巨卿、词人骚客,或坐巨艘,或驾扁舟,来往于南北,途经桐乡,留下了许多文章诗篇。但是,作为一名明朝外藩的朝鲜人,崔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这次意外旅程中的所见所闻,而地处运河要冲的崇德县作为其旅程中的一站,也有幸被他记载了下来,显得格外的珍贵。

  附:《漂海录》中有关崇德县的记述——

  十四日过崇德县。

  是日阴。泝谢村河而东,则其南岸石筑新堤,长三十余里,问之,则都、布、按三司所新筑也。过十二里漾、坚济桥、普安桥、大尹庙,水即鸿丽河,河上官廨乃塘栖镇也。有官人韩绅谓臣曰:“你母奶奶知你到此否?”臣曰:“海天茫茫,雁杳鱼沉,母必以我已为葬鱼腹中,伤母心,不孝于亲,莫我若也。今蒙上国厚恩生还故乡,则母子相见有胜隧下之融融矣。”因过跨塘桥、万寿桥、福禄寿桥、福德桥、普济桥、彭和桥,问其水名,则运河也。又过恩荣门、大德新桥、三里桥、山川坛、语溪桥,到崇德县,知县赵希贤,字尧卿,馈以粮馔甚优。水夫谓臣曰:“所过有长安驿,大人知否?”臣曰:“我不知也。”水夫曰:“此则杨指挥(护送崔溥的官员)从者陈萱私讨支供粮馔,不使大人知也。”又自崇德河扯舟而上,过课税局、永安桥、养济院、朔义门,所过大虹桥有六七。夜三更,过皂林驿,彻夜而行。







上一篇:桐乡司马高桥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从此桥下走过
早上好,主内平安。主在客西马尼园哀哭祈求,使父神的心深痛不已。祂爱子的哭声,眼中的流泪;惊恐无助的忧伤要死!使父神的心也被撕裂!耶稣俯伏在地求告:“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挪去”。父神凡事都能,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户口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力和义务,笃行民主言论自由 。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