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希特勒“魔头之路”探秘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9-30 1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希特勒“魔头路”探秘



[color=rgba(0, 0, 0, 0.3)]大道 荣升   榮昇社科      6月11日


希特勒“魔头之路”探秘

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1889年4月20日18时,阿道夫.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的一家名为波麦的小客栈里。他父亲是奥匈帝国一个海关职员,他是父亲在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个孩子。他曾有5个姊妹幼年夭折,只留下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阿道夫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1895年,父亲把年满6岁的阿道夫送到一家公立学堂念书,他在小学的成绩一贯良好。
在接下来的4年中,他家在林茨附近的许多村庄里搬来搬去。到阿道夫12岁的时候,他家一共搬了7个地方居住,他本人也换了5所学校。

1900年,11岁的阿道夫被送到林茨上中学。他父亲的愿望是即使多花点钱,也让儿子重走自己的道路——当个公务员,安安稳稳地过完一辈子。
然而,年少的阿道夫却不这么想,当公务员是他最不想做的事,他的理想是当画家。

为此,他与父亲发生了激烈争吵,各不相让。结果是拗不过大人的阿道夫,从此不再好好学习。
接着,在父亲的要求下,阿道夫不得不转学到距林茨相当远的希泰尔州立中学上学。倔强的阿道夫在那里呆了不久,没有熬到毕业就离开了学校。

从1905年起,16岁的阿道夫开始热衷政治。
受当时社会流行的舆论影响,他对奥匈帝国境内所有非日耳曼人产生了强烈的憎恨,而对日耳曼民族的一切,都萌生出同样强烈的热爱。
随着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阿道夫逐渐成长为一个死不悔改的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

640.png

研究历史可知,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专制帝国,统治时间长达一千多年。
其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 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
公元14年8月,盖乌斯·屋大维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

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人波希多尼;罗马人塔西佗说,凯尔特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罗马独裁官尤里乌斯·凯撒也在《高卢战记》中提到日耳曼人。

瑞典南部境内、挪威西部境内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认为是日耳曼人的故乡。

在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南迁至德国北部并分裂为多个部落,他们赶走了居住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广大平原上的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衰亡后建立了多个国家。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继承并发扬了来源自古代希腊与罗马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经验,以及在罗马合法、经过改造后的基督教,并于13世纪前迅速崛起。

——一个外来的征服者,被希特勒描绘为荣耀与骄傲的日耳曼民族诞生了。

现今的德意志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即英格兰人、荷兰人、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冰岛人都是日耳曼人。

在政治热情的启迪下,阿道夫突然变得喜欢读书学习了。
他主动参加了林茨的成年教育图书馆和博物馆学会,不知疲倦地大批量借阅图书。

曾经的少年友人回忆说,他总是埋头在书堆里,其中,最喜欢阅读的是关于德国的历史与德国的神学著作。

——“民族主义+神学”没有把阿道夫启蒙为一个博爱者,而是驯化成了一个杀人魔头。

1906年,阿道夫在过完17岁生日后,避开话不投机的父亲,转而对母亲软缠硬磨,终于获得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艺术学院去学习。

此时的他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而其个性中所具有的极强的偏执性和目的性特点也显露出来。

然而,现实并没有按照阿道夫的愿望展开热情的怀抱,1907和1908连续两年,阿道夫两度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

——神使鬼差中,维也纳艺术学院把一个颇具艺术天赋的青年拒之门外,使之最终踏上魔头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阿道夫父母相继亡故。没有了父母的关爱,阿道夫的生活渐趋窘迫。
因为憎恨奥匈帝国,他逃兵役跑到了慕尼黑;因为生活无着,他不得不流浪到维也纳街头行乞,靠卖画为生,有时还被雇佣去扫雪、扛行李,等等。

1909年11月,因付不起房租,他不得不从西蒙丹克胡同租赁的房屋中搬出来。在以后的4年中,他或是住在只有铺位的鸡毛店里,或是栖身位于多瑙河畔默尔德曼街简陋的单身宿舍里,依赖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

1910年后,他的情况略有改善,可以不必再当小时工;开始做起了素描画家和水彩画家。
直到1913年,在迁居德国慕尼黑前,阿道夫均无固定职业。

——生活的窘迫,加强了他的偏执和顽固,促成他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

1914年8月,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活下去,阿道夫返回巴伐利亚,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当兵。
他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巴斯青达战役。

1917年,他由"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且因作战勇敢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阿道夫大腿被炮弹炸伤,经过治疗于1917年3月1日返回战场。1918年10月14日,在威尔维克村附近,阿道夫遭芥子气攻击而短暂失明。在其养伤期间,德国宣布向协约国投降。

1919年9月,阿道夫接到陆军政治部的一项命令,要他去调查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的小政治团体的情况——此即后来的纳粹党。
就这样,阿道夫以一个特务的身份第一次结识了当时只有54名党员的这个不起眼的小党派。这个小党的纲领是: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反犹主义。

该党的纲领吸引了阿道夫,在与他人的辩论中,获得了与会者的注意和兴趣。
两天后,阿道夫突然接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已经被受邀加入了德国工人党。

阿道夫看了明信片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加入这个党,成为其第96名党员,还谋得了该党主席团的第7名委员。

——又是神使鬼差,阿道夫迈出了他人生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640 (1).png

加入德国工人党后如鱼得水,阿道夫便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他在国家主义者刊物《慕尼黑观察家报》上刊登党的启事,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竭尽全力扩大党的影响。

阿道夫通过群众集会,充分施展其演说才能,向大学生、小业主、军官们煽动对"凡尔赛和约"、"11月的罪人"、"犹太人的仇恨"。
他的演说通俗易懂,因此使其听众,特别是一次大战中的士兵们倍感亲切,从而也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狂热。

就这样,阿道夫组织的群众集会不久便闻名遐迩。
他的演讲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党内也对他刮目相看,党的主席力排众议,将阿道夫任命为"宣传部长"。

从他手握党的炫传重权开始,便着手进一步巩固其在党内的地位,开始介入了党的日常管理工作。
接着,他又跟主席一起,起草了以反犹主义、倡导国家主义为基调的新25条党纲。

为吸引群众,迎合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这便是纳粹党。

在1920年2月24日的群众大会上,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向公众公布了党纲,纳粹党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20年3月31日希特勒从部队退伍,从此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党的工作中。
他筹划了党旗和党徽,又在赞助者的支持下,买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观察家报》,使党有了自己的机关报。

经过希特勒一年多的工作,一大批被希特勒的学识、胆量、口才所折服的各方人才陆续加入到纳粹党的队伍,纳粹党的实力快速壮大起来。

由于嫉妒他的成绩,1921年7月党内有人开始反对他。
而希特勒则以退为进,以退出纳粹党相威胁,迫使灵导层同意他当元首,并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

他借机对党章作了修改,取消了党的委员会,废除了选举制度,确立领袖原则,开始独裁行动,并干脆把党名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自任党首,并于1922年1月22日在慕尼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至此,希特勒把一个原来专事清谈的俱乐部,改造成了一个群团组织。

640 (2).png

1923年,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 、驻巴伐利亚德国国防军司令洛索和邦警察局长赛塞尔为首的分离主义者企图维护君主制度,对抗共和国政府。

希特勒看到有机可乘,他要求巴伐利亚邦政权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时,就向柏林进军。但巴伐利亚邦政府的主事者都是优柔寡断的人,不敢按照希特勒的想法行事。

此时的纳粹党员已发展到三万余人,成为德国一支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而德国的形势却是,马克暴跌,经济混乱,法国、比利时又出兵占领了鲁尔,燃起了德国民众对无能政府的愤怒和民族热情。

希特勒认为成大事的时机成熟了,他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那样,用暴力推翻魏玛共和国。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都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宴会之际发动政变。

当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讲话约二十分钟,整个集会突然被打断,戈林带着二十五名武装纳粹党员冲锋队闯入大厅。

在吼叫声中希特勒跳上一张椅子,对着天花板开了一枪,然后跳下来,走向讲台,“全国革命已经开始了!”

他继续大叫:“这个大厅已经由六百名有重武器的人员占领,任何人都不许离开大厅。巴伐利亚政府和德国政府已被推翻,临时全国政府已经成立。陆军营房和警察局已被占领,军队和警察正在纳粹旗下向市内挺进。”

大厅里的许多人对此感到气愤,然而人们也弄不清希特勒的纯属虚张声势是咋回事。大厅外面有六百名冲锋队员,大门口有一挺机关枪。

希特勒把卡尔、洛索夫和赛塞尔赶入旁侧的一间屋子里去。与此同时,施勃纳·里希特当夜驱车赶到路德维希斯霍伊去接鲁登道夫,因为希特勒想要他充当他的革命的名义领袖。

然而鲁登道夫说,这是一件国家大事,他只能奉劝别人予以合作。希特勒说:“我们不能再回头了,我们的行动已经载入世界历史的篇章。”

11月9日上午,三千名希特勒的党徒又重新聚集在啤酒馆外面。此后,不受约束的队伍在希特勒、戈林和著名的恩里克·鲁登道夫将军的带领下,朝慕尼黑市中心进发。

由于筹划部署失误,路上遭遇警察两次阻拦,双方发生枪战,希特勒胳臂脱臼,留下16名纳粹分子尸体,“是第一个跳起来向后跑的人”。两天以后,他在朋友的别墅中被捕了。

紧接着,政府下令禁止纳粹党活动,关闭纳粹党报。

640 (3).png

1925年1月4日,出狱后的希特勒拜访巴伐利亚长官,承认1923年的政变是一个错误,并保证今后一定循规蹈矩,遵纪守法。

通过一番运作,到了2月份,巴伐利亚政府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的禁令。
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刊,2月27日纳粹党正式重建,希特勒又获得了独裁元首的身份,但被禁止在公开场合演说。

到了1928年,纳粹党逐渐变成了一个"拥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务能力的干部的政党"。

在经过处置一系列问题之后,希特勒把冲锋队改组成为一个拥有几十万队员的武装团体。
冲锋队的任务是保护纳粹党自己的集会,扰乱其他政党集会,恫吓那些反对希特勒的人。

接着,希特勒又建立起了党卫队,要求所有队员宣誓只效忠他一人。

1929年10月的一场世界经济危机,再次给希特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德国,企业倒闭,百业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
善于捕捉机会的希特勒,开始蛊惑人心,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

同时,他展示无人匹敌的长项,开动炫传机器,大肆宣扬他能给国民带来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不久,经济危机演变成为一场政治危机。由于经济萧条,税收下降,各种支出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终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亏空问题上分歧太大而垮台。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德国大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越来越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安排纳粹党徒深入民间,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派出冲锋队员,打压不同声音,恐吓其他政党要员;同时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示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通过宣传和各种手段运作,纳粹党彻底俘获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心,他们相信了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640 (4).png

危机前,纳粹党员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

从1930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32年7月31日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37.3%的选票,获得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

1932年8月13日,总统兴登堡召见希特勒并试图说服他与佛朗茨·巴本共同组成联合政府。但希特勒予以拒绝,声言作为最大政党的领袖,要得到“包括一切方面的整个国家权力”,也被兴登堡拒绝。

希特勒得知兴登堡一个侄子自私贪婪,便私下进行贿赂拉拢。年迈昏聩的兴登堡架不住亲友的一再进言劝说,终于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

再者,巴本与对手为了私利,互相拆台,宁让第三者上台,也不让对方执政,所以都能接受希特勒上台,组成“民族团结”的联合政府。

就这样,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日通过暗箱交易登上了总理的宝座。

——从那时起,魏玛共和国正式死亡,第三帝国由此诞生。

随后希特勒在1933年大选中获胜,他用铁血的手腕排除了一切反对者,推行一套几乎没有触动德国任何阶层利益的方案,几乎所有人都因为他的这套方案获得了收益(除了犹太人)。

他用控制物价和工资的方法控制失业,用农业补贴和固定农户的办法,复兴农业。
德国当时几乎实现了“零”失业率,除了当时纳粹德国,至到现在没有其他国家实现过零失业率。

希特勒也实现了他对人民的承诺,工人的工资涨了再涨,当时的德国工人甚至可以坐游艇去别的国家旅游,管理阶层发现没有东西是工人买不起的。

经济的腾飞,"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俘获了民心。

希特勒的声望空前高涨,人们只知希特勒,不知还有神和耶稣——希特勒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

1936年,飞越大西洋的美国英雄林德伯格来访,在柏林体育场上,他看到当希特勒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他的内心被震撼了,十几万人同时向他们的元首疯狂地欢呼,敬礼。
林德伯格动情地说“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为他的人民发自内心所爱戴的领袖!”

希特勒深知权力游戏玩法,他说“我们的运动是反议会制的。我的意志决定一切。领袖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只有那些疯狂的大众才是驯服的。民众是盲目和愚蠢的。”
所以他要建立党的国,也即他的国。

希特勒还说“所有的宣传一定要通俗易懂,连最愚蠢的智力水平最低的人都能够直接理解。人们可以被操纵成把天堂看作地狱,反过来,也可以把最悲惨的生活看作天堂。”“民众不思考就是ZF的福气。”以此达到全国民众高度统一。

他总结出,并一贯坚持付诸实施的做法是,“不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明星、刺激的音乐、流行的服饰,以及竞争意识就行了。剥夺青少年的思考力,根植他们服从命令的服从心。让他们对批判国家、社会和领袖抱着一种憎恶,进行抵制。”

在得知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以及希特勒如日中天的威望时,就连英国作家萧伯纳也跟着高叫“这是一个怎样的伟大存在啊!非凡已经不能为之形容,大英帝国需要一个希特勒!”

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其所有要求都是言听计从,百般姑息纵容。

然而,包括张伯伦、萧伯纳、林德伯格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幻境所迷惑、所欺骗;迎接人们满怀期待的未来,不是更伟大的奇迹,而是更大的灾难。

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希特勒要为“日耳曼优等民族”扩展生存空间的梦想,开始付诸实施;德国对外扩张的战车正式启动,新一轮大规模杀戮伴随着隆隆炮火在欧亚大陆全面展开。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