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丛林社会与文明社会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9-30 1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丛林社会与文明社



[color=rgba(0, 0, 0, 0.3)]大道 荣升     榮昇社科      9月14日


丛林社会与文明社会

截止目前,从大的方面讲,人类只经历了两个阶段,丛林社会和文明社会。也可以称之为丛林生态和文明生态。

丛林,是个汉语词汇,指树林;也有称僧人聚居的地方。现代人一般指原始林地。

丛林里的动物们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建立一种丛林里的新秩序。

兔子抢先发言:“丛林里的动物应该一律平等,丛林里的事情应该大家一起讨论,再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兔子的发言得到了麋鹿、山羊、松鼠等许许多多小动物的热烈支持。

就在大伙儿要鼓掌通过这个决议的时候,狮子发言了,它亮出自己的利爪大吼一声:“我反对!”

于是,小动物们纷纷四散而走,丛林又恢复了它原有的秩序。

安提西尼这则寓言,被西方人称为最早提出的“丛林法则”。用它来比喻人类低级阶段社会形态,便叫丛林社会。

在旷野原始丛林里面,动物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狮虎为代表的食肉动物,另一类是以马牛为代表的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大部分时间在休息,饿了才去寻找食草动物捕杀、吞食。
食草动物一天到晚都在啃草填饱肚子,快点长膘,好容易长到膘肥体满,猝不及防遇到个狮子或老虎,立马变成“别人”的一顿美餐。

——这便是丛林中的基本生存法则:弱肉强食。


丛林法则来自自然界,人类在早期尚未开化之前,也跟其他动物一样,面对并遵从这样的法则,艰难地生存着。

有人把丛林法则运用到人类社会,称其为“人类社会丛林法则”。

主要意思是,人类社会就像一个由许多动物组成的“丛林”,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或取得最大化的利益,生活得美好。弱者只能被淘汰,或艰难度日。

这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吹捧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含义。

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胜弱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爪利齿坚、力大勇猛者胜出,弱小者出局或被吃掉;另一个是它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自然属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观因素影响,自然界生存资源所限,强者通过厮杀便能获得更多。人类低级社会形态普遍表现亦如丛林法则主宰的那样,弱肉强食,强胜弱汰,人性、社会性的因素影响力很小或被强者有意“屏蔽”了。

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口号“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输赢定人生,也是丛林社会特征的心态。

依照丛林法则运行的社会形态,就叫丛林社会。与“野蛮”相较,丛林生态就是一种野蛮生态。

丛林社会中,人的最高生活原则就是为了活下去,活好点,而且可以不择手段。丛林社会的特点是弱肉强食,强者通吃,强者为王,很难体现出公平正义的社会属性。

640.webp (7).jpg

“文明”(civilisation),指的是社会进步的状态。

一般认为,文明是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文明)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化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各地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他对文明的定义,更适合低级文明社会或半野蛮社会。

在蒙昧时代,人类没有一丝所谓的文明,而且这一时期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大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曙光才出现。

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促使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此说尚有待商榷。

因为,只有随着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出现,是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分水岭。当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成为人类共识和社会运行通则时,社会文明才开始逐渐萌芽与成长。

规则,一般指由群体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在中国传统中,规则还有三种形式:明规则、潜规则、元规则。

明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规则,如律法公约等;潜规则是无明文规定的规则,约定俗成无局限性;元规则是一种以暴力竞争解决问题的规则,善恶参半,非道德的不文明之道。


中国传统的复杂性和无原则性可见一斑。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

“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的原义为交易,其本质是一种契约自由的理念。

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

中国民间很早就有大宗买卖立契签约的习惯,而且还有中间人作保,买卖双方依约行事。也符合契约精神的原则。

人类社会不同于无序竞争的原始丛林,人类社会是由智慧生物构成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不会一直停留在弱肉强食状态;“强权就是真理”在人类社会低级阶段会存在,但不会长久存续。
因为人类不同于低等生物,不能以强弱论生死、论贵贱、论得失,人与人之间应该是机会均等、和平相处、协商处理纷争的关系。

按照普通人的喜好和憎恶来看一下就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见了弱者,比如老弱病残便起嫌弃之心,或恶语相向,或对其拳打脚踢。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个野蛮的人。
如果一个人见了弱者,比如老弱病残,不自觉地心生同情礼让,或是出手相助。大家都会说这个人是个文明人,是个好人。

一个是动辄爆粗口,生殖器常挂嘴上,一说话就离不开生殖器,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一个是遇事礼让,言语谦和。这两种人,不用问就知道谁受大家欢迎。

真诚、善意、美好,博爱、互助、友善,是高级文明社会人的几大特点。


一个文明社会的构建,国民参与是基础,国家主导是关键。

国家,是由领土、民众、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是个政治地理学名词。是指拥有相同的领土与资源、文化与制度、管理机构(即政府,需经国民授权)的一定范围的人类社会形态。

国家存在的意义有两大方面。


一是正面意义,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处理好各个群体的利益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国民提供安全、生存、发展的相对公平的机会和空间,褒扬正义,遏止邪恶;为国民营造能够实现其自身价值,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环境;把这片土地上的社会建设成和谐,稳定,博爱,友善,美好的所在。

二是负面意义,纵容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强势群体剥夺弱势或大众的利益,呈现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态。

严格讲,过去的皇权专制社会都或多或少具备丛林社会特点。

随着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增强和对社会发展探索水平的提高,文明进步和谐的社会形态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方向。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