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中西本源政制的差异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9-30 10: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中西本源政制的差异



[color=rgba(0, 0, 0, 0.3)]大道 荣升 榮昇社科       1周前


中西政制的本源性差异

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角度看,中西方在政制上的差异都非常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值得深刻探讨。

从各自本源文化或政制理念去探讨,更能够发现各自的不同点。

人类文化,也即人类群体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与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政制的统御下演化或演进的。

早在中国先秦时期,与欧洲古希腊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就已经非常明显。

在古希腊,自从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源以后”,整个古希腊的思想就激活了,各种想法都冒了出来,政治思想也是如此;说什么的都有,真正的百家争鸣。各种政治思想观点,除了自说自话外,还分出很多流派。

这跟中国先秦时代一样,各种学派兴起,各种学说出炉,包括政治态度及其理念。

以当时中国的主流学说,跟相应的古希腊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中国的政治思想理念或曰文化,主要是道、儒、法三家的理念,其他的如墨家、名家等学派学说的影响很有限。

(一)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制思想的比较。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道德经》不是像今天很多人理解那样,那么超脱、那么随性;而是如有关学者说的,实际上,道德经就是为帝王写的统治术的书。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从这个观点出发来阐述君主应该怎么统治国家。至于人应该怎么活着等问题,《道德经》其实并没有给大家多少启发,他只想给帝王提供管理国家的启发。而把“道”这个观点放在“人应该怎么活”这个问题上的是庄子。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所谓自然哲学,就是不管什么论点,都是从大自然里面找到的依据和启发。赫拉克利特说过一句名言:“人不能同时踏入两次河流”,来说明世界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
他有很多观点跟老子的“道法自然”很相似。

640.webp (5).jpg

具体来说,第一,两个人都以自然规律为第一法则。老子觉得自然规律是一切的法则,君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人们才能安乐。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这个意思。

赫拉克利特也有这个意思,他把法律分成“人的法律”和“神的法律”,而他所谓“神的法律”实际上是指自然规律。他觉得“神的法律”即自然规律是一切政治行为的依据,治理城邦要按自然规律行事,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社会状态。

第二,他们两个也都看不起普通民众。老子说过“绝圣弃智”“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状态最好。
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人民群众是愚昧的啥都不懂。所以他俩都觉得人民群众不应该享有很多权力。

第三,他俩的“理想国”都是阶级和谐,社会和谐,没有发展,没有烦恼。

不同点是,怎么构建这样的社会,他们提供的方案大不一样。

老子认为实现政治理想,统治者不要过多的干涉人民生活,要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人民应当少私寡欲、返朴归真,从而构建一个太平、安宁的国度。战争或武力的竞争,以暴制暴是没有止境的,趁早别干。

而赫拉克利特认为正义就是斗争,斗争到斗无可斗就和谐了。所以,他主张通过正义的战争来实现国家的安定。

也就是,老子主张“静”,别惹事就行;而赫拉克利特主张“动”,要弄出个是非曲直来。这些理念造成了中西政治思想的不同。

这也是在中国的大环境里,革命性或突破性的人物很难出现的原因。前些年乔布斯死的时候,人们说中国出不来乔布斯,也是这个道理。

(二)儒家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比较。

在《礼记》里,儒家明确写着,其最终政治目标是“大同”社会,这个社会跟咱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差不多,区别是儒家的“大同”对物质要求不高,不像现在的人追求豪车豪宅好多钱和好多外遇。

在《孟子·梁惠王上》里面,孟子说的更具体,他说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家一百亩地,好好耕作,好好养家禽,到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穿上丝帛,七十岁的时候能吃上肉就行(这目标跟现在的朝鲜差不多)。

儒家思想还有个关键点,在于要用道德来解决问题,要求人做个道德完人或学习道德完人。做道德完人,从理论上来说可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能做到。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被历代统治者“公认”为“大圣人”。但是,孔子在鲁国当了大官即司寇以后,第一时间就是找理由把跟他观点不合的少正卯逮起来杀掉。这个所谓的圣人,就是用这样的行动来教化别人的。

在古代有一个罪,叫腹诽。腹就是腹部的腹,诽就是诽谤的诽。这个罪名是倡导“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代,一个叫张汤的法官发明的。

一次,刘彻下了一个诏令,跟张汤不和的颜异的门客觉得这诏令不好,就抱怨了几句。颜异也不大同意,但没说话,只是嘴唇蠕动了几下,做出了一些面部表情。

恰好这一幕被张汤碰见,立马汇报给刘彻,说颜异觉得您的诏令不好,嘴上虽没说,但心里早就开骂了,这“四舍五入”就是欺君了,必须杀。汉武帝也痛快的答应了。
——这就是腹诽的典故。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要服从统治者,你不光要从行动上服从,在心里面也必须彻底服从;有意见不光不能说出来,连想一下都不可以。

儒家要用教育教化民众,而且要通过“腹诽”这样的行动,来消灭所谓的没有道德的民众;然后,社会上就只剩或都变成他们认为的“有品德”的人了。这样一来,社会就稳定、“大同”了。

在古希腊,描述政治思想目标最有代表性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认为理想国是一个能够人尽其才、达到公平正义的国家。

他在里面没有过多地讨论物质保障这一类的问题,他纯粹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讨论这个理想国的样子。
柏拉图认为人性恶,但不同于荀子的“人性恶”,他认为既然人的本性就不好,那么就来一个万能的、什么都会的哲人王来统治,顺带颁布一些法律,再进行一些教育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来实现公平正义。

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在古希腊也就没有出现所谓“腹诽”这样的观点或罪名(或者说这种观点始终都没进入到西方文化中)。

柏拉图也提倡教育,但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人的品德,还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技能,一种发挥每个人长处的方式。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640.webp (6).jpg

(三)法家与亚里士多德的比较。

公元前4世纪中叶,商鞅和亚里士多德几乎同时提出了法制(法治)理论。

先来看中国。儒家主张国家要靠人治,只有圣人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要学古代那样,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多好。
法家说世道经常变,治理的方式也要随时变,古代已经回不去了。

儒家说尧舜禹是多么贤明。法家的人就说舜一即位,就把尧囚禁起来;禹是逼着舜把位置让给自己的,跟后来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一样。

所以回到古代一样黑暗。而且,人性就是自私自利丑陋阴暗的。法家认为得用法律来管理人民才行。

这是法家法哲学的根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看上去与其相似,实际上区别很明显。

柏拉图认为,人们不可能制定出规范全部社会生活的法律,所以也不重视法律,有一个会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全能哲人王就够了。

亚里士多德不这么想,认为法律是多数人的智慧,它胜于一人的智慧。他承认法律肯定不会周全,但一堆人想问题、解决问题总比一个人好得多。而且法律是没有感情的,不带偏见,能够实现公平正义。

等涉及到治理国家的方案,法家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走上了截然相反的路子。

法家认为,因为圣人靠不住、人性又丑陋,所以才要法律。有了法律以后,首先要干的就是惩罚丑陋的人性,让人们不敢做坏事。只有中央集权的政府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去做这件事。
所以,法家的目的是推行君主专制统治。

中国有句话叫“外儒内法”,说明统治者既喜欢“法”,又喜欢“儒”。因而,中国古代所谓的法律就是皇帝的法律,或曰只是皇帝的想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堆人想问题比一个人好,因此不能施行君主专制,而要用民主制的共和政府才行,比如说议会来立法。

东西两种学说都主张要施行法制(法治),却因动机和目的不一样,结果是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在先秦法家看来,立法是很简单的事情。君主既然处于至尊地位,立法当然就是君主的权力,即“法自君出”。
而且法家还认为,只要严格按照君王的法律办事就叫做法制了。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人习惯地把法律叫做“王法”。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环节,只有服从制定得好的法律才是法治,而且最重要的是须由全体公民审议,而不能由个人意志决断。


通过比较,可以大致总结出中西政治理念根基公式:

中国政治理念根基=道家的静态和谐社会+儒家的心服口服哪都服+法家的君主专制。

西方政治理念根基=赫拉克利特斗争后的和谐社会+柏拉图的人尽其才、公平正义+亚里士多德的民主共和。


有人说,中国和西方是两大原创型文化,各自的政治哲学也是两种类型,即两种政治哲学理念,是有点道理的。

中国古人认为,政治是统治阶层的“专利”,老百姓是没有资格研究和涉足的,老百姓只管服从奉献就可以了,也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泰伯篇》,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多数老百姓也被教化养成了一个习惯,认为只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政制是国家大事,是“上边”考虑和处理的事情;小百姓如果掺和政制,弄不好会遭遇危险。所以,很多人习惯表达“我不关心政治”的态度。

欧洲人则不同,他们认为政制是所有人的权利,人人有权参与。只有参与了才能争取到平等与自由;如果不参与,连平等、自由的影子都找不到。

640 (6).png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中西方人们的人生与政制态度依然迥异。

有网友讲了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他说,有个属于“天才”那种的朋友,曾在澳洲一所顶级大学研读国际政治,受到导师的赏识。
正当导师准备推举他到联合国工作的时候,他却毅然改读了更感兴趣的计算机科学。
导师气得半死,说:你怎么能把你的才华浪费在这些“猴子”都会干的事情上!(原话是这么说的,因导师实在太在意他了。如冒犯了理工生,见谅)

他导师表达的重点是,比起研究具体的科学和技术,这个世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和更高级的学问,也即政治学。

大概只有中国人才热衷于讨论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区别,而且以“理科生”自居和自豪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对法治、政治学一无所知,对世界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一无所知;他们甚至对哲学、政治学或哲学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而只局限于他们所熟知的某个领域内的知识里。

他们以自己的智商和逻辑而骄傲,但对一些需要用心去理解的观念却天然屏蔽或绝缘。

他们不知道还有比物理意义上的新发现和新理论更高级的知识,那就是政治学。政治学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关键。

在欧美的传统里,政治被视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活标志。

人类怎样生活得更好而不是仅仅活着,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经营自己唯一的人生,这就是政治和政治学。

而引发各种政治思考的,是各种观念、观点,这才是人类的高级学问。

就如约翰.亚当斯说的,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我的儿子们才(有机会)能学习数学和哲学、地理学(的自由和选择)。

(注:有关观点引用自网络)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