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为何上帝爱杨小凯,却“恨”他的经济学?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7-13 16: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为何上帝爱杨小凯,却“恨”他经济学?



                                                                                                  
1d80c2b919e171efdceedd8e561b5135.jpg
为何上帝爱杨小凯,
却“恨”他的经济学?
文:张永生  编:先知书店

18岁那年,杨小凯因一篇《中国向何处去》的文章,深陷十年囹圄。在狱中他用常人无法想像的意志力完成自我启蒙和学习,还独立推导出四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学理论......

1983年,费尽周折的杨小凯,远赴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深造,并于1987年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一个只读过一年高中的中国人,短短四年时间就站在了世界经济学的象牙塔尖。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思想家,杨小凯创造的最大奇迹,无疑是他在短短26年的学术生涯中,呈现给世人的三大范式革命,这是无数学者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成就。

......

上帝是如此偏爱杨小凯, 给了他天才般的智慧,惊人的意志,但上帝却又是如此“恨”杨小凯——他所创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两次问鼎诺奖,却一直未能成为经济学主流理论。(杨小凯一生的三大学术范式,请参阅《向死而生:杨小凯和他的三次范式革命》一文)。先知书店为您精编了杨小凯学生张永生的纪念文章,供您参考。

▍华人开创的学派,
难以被西方主流经济学界接受
也许是命中注定,小凯一生难得有顺境,包括他开创的学派也是如此。

小凯很多具有原创性的论文,最初都寄给像《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期刊》这类最顶尖的刊物,但小凯新颖而陌生的论文的命运,就像他个人的命运一样多舛。

有时候,编辑不知将他的论文归于哪一类文献,有时候则将其交给他批评的理论的创立者,和支持者进行评审。而有时候,匿名审稿人对他的论文有高度的评价,但编辑却毫无理由地干脆不予发表。

主流经济学的势力过于强大,即使在看似公平的西方匿名审稿制度下,真正有原创性并对主流理论形成挑战的论文也难以有出头之日。

对此,小凯深感无奈,但要在西方学术界立足,除了遵守既有的学术规则以外,别无捷径可循。所以,他对我谈起他尊重的张五常时,说他非常幸运,因为科斯等人了解他的思想,张五常的几篇最具原创性的重要论文都是科斯直接向他约稿,并没有经过现在这样严格的匿名审稿程序,而小凯自己则没有这种幸运。(杨小凯的经济学体系的详细解读,可参阅《向死而生:杨小凯和他的三次范式革命》一文)

在很多时候,小凯的论文只得转投其他一流刊物。他跟我们说,他保留了他所有论文的匿名审稿报告,将来要将这些审稿报告结集出版。这些审稿报告,将是反映一个新学派如何艰难崛起的最好的历史文献。

小凯有一次对我感叹:超边际分析如果是由一位白皮肤的美国人或犹太人开创的体系的话,其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一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但由于华人在主流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社会的地位总体来看目前还比较低下,华人开创的经济学体系也就难以被那些有自我优越感的西方人完全接受。

一流的学术体系
但小凯不善于包装

小凯是一个埋头研究的人,并不擅长推销自己的学术成果。

在2003年2月莫纳什大学举办的超边际分析研讨会上,哈佛大学著名的马斯金教授前来参加。在会议的结束晚宴上,莫纳什大学校长为马斯金教授颁发杰出客座教授聘书。

bf8c69128baf4798e15a9cce78c50c35.jpg
▲ 杨小凯、布坎南与黄有光在莫纳什大学

黄有光教授宣布中心成立和丛书出版事宜,在致辞时对小凯的学术成就大加赞扬。他用手指向天花板诙谐地说,小凯的智商在天上,但情商却在地上。

作为晚宴主角的小凯,只是安静地坐在席位上不说多话。小凯的确不擅长推销自己,尽管他谈起他的学术可以口若悬河。

他曾对我说,克鲁格曼在经济学上真正原创的东西并不突出,但他推销自己或包装别人学术成果的本领却绝对一流。小凯如果有这种推销自己的本领,则他的超边际分析理论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学术地位一定要远远高于今天。

▍小凯英年早逝
他的伯乐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更不幸的是,在美国主流经济学界几位有影响力,且本来能够助小凯一臂之力的人,都像小凯一样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主任、美国经济学会的会长罗森自称是小凯忠实的拥趸,对小凯开创的经济学体系推崇有加。他为推广小凯的经济学理论做了很多工作。但不幸的是,罗森于2001年不幸离世,也属于英年早逝。

24ea0f6fec84eb838486def694c0c1c1.jpg
▲ 杨小凯与布坎南在学术交流晚会上

而在更早之前,财务奇才布莱克也是独具慧眼,对小凯以超边际分析发展的分工,与专业化理论高度评介,称小凯与有光合著的《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才华横溢”。但是,布莱克却在1995年英年早逝,也象小凯一样,享年仅有55岁。

如果他再晚两年去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就会非小凯莫属,因为1997年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哈佛大学的默顿,和斯坦福大学的斯科尔斯,而他们的成就可以用一个精炼的公式来概括,那就是有名的Black-Scholes。

这个Black,正是布莱克。布莱克是著名的Goldman & Sachs的合伙人,被人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

小凯曾给我们讲过他和布莱克的一段轶事。1995年,布莱克专门给小凯来过一封信,说要赠一笔巨款来支持小凯从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专业化与分工理论的研究。

小凯觉得不能凭空接受布莱克的捐赠,于是去信婉拒。不久,传来布莱克教授去世的消息。小凯这才知道,布莱克教授临死之前希望用他的财富资助他认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研究。

▍小凯身边的人,
都能亲切地称呼他“小凯”

作为一个全新经济学体系的创始人,小凯自然成了很多人尤其是中国人心中最有可能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的华裔经济学家。

梁晶昨天跟我说起,有一次她邀请小凯来讲座,给学生写好了讲座告示内容让他们去张贴,但学生却自行将小凯的头衔改成了“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的确,小凯杰出的经济学贡献得到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等人的大力推崇。布坎南称小凯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匿名审稿人称其著作为“盖世杰作”。

不论是否赞成小凯的学术观点,只要真正了解小凯学术贡献的人,都不会对小凯吝啬这些称誉。这些著名经济学家也正在向世界极力推介小凯。

布坎南有一次来信告诉小凯,又一位诺奖得主贝克尔也“上了我们的船”。尽管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非常困难和不可预期的事情,但如果真有一天小凯获得诺贝尔奖,也决不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

390b29f4c0d63ee9ee2aee15fdd98113.jpg
▲ 杨小凯与布坎南

但是现在,小凯走了,带走了大家对于中国人获诺奖的希望。如果能用诺奖换回小凯的生命,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舍弃诺奖。我们只要小凯,因为小凯是唯一的。

小凯的离去,让我精神上很孤独。小凯在的时候,我只要遇到问题,就会去向他请教。他不在身边,我就给他发邮件。小凯总是无一例外地能够给我满意的答案。

小凯外表朴实,但思想却深邃。思想深邃而又为人谦和,则乃真正大师风范。他身边所有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小凯。我回大陆后,不能再象在澳洲那样可以随时向他请教。在他身体恶化后,通过邮件也很难再有交流。现在,小凯则彻底地走了。

小凯曾将他大量的英文读书笔记给我阅读,我每每见到他在笔记上注上“nonsense”(胡说八道)时,就会觉得大快人心。

今天,中国正在发生着历史的巨变,各种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而其中一些声音则是会让中国误入歧途的“nonsense”。小凯人已经走了,但一代思想巨擎的强音,却仍然会回荡在我们的上空,带领我们寻找真理和光明。

▍小凯在生命垂危之际,
依旧惦记着学生的疑问

小凯对于学生,不论是否认识,从来都是爱护有加。他将他的电子邮件地址公开。学生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随时向他请教。对于学生来信求教的邮件,他尽量自己亲自回复。如果没有精力,有时候也转给我。

今年3月的时候,小凯转给我一个学生的信件,当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脱。我回复时没有告诉这位学生,小凯是在生命垂危之际惦记着解答他的问题。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得到过小凯的指导。小凯不一定记得这些学生,但这些学生都会永远将小凯当作他们的导师。

小凯生病后,我们一方面期待奇迹发生,一方面也作好了最坏的打算。小凯是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一面旗帜,如果小凯发生万一,我们作为学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当是让他设法给学术界留下更多的思想遗产。

所以,我对他讲,我们平时的谈话都很随意,现在我列下一些具体的题目,想同你作一些认真的谈话。这些谈话的内容要录音,将来可以出版,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思想。他欣然应允。

这样,他生病后不久,我每周都同他有一次比较正式的录音谈话。谈话有时候是在他的寓所,有时候则是在森林或海边进行。他每次只能谈大约半小时,讲话太多,他的身体就有些承受不起。这一过程大约持续了几个月。这些题目谈完后,他的身体已恢复得相当不错。我们就觉得他真的会完全康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读小凯的著作。迄今为止,他在中国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等九本书,而其他相关文集和演讲录则在重新编订之中。

fe26c8209ab65e5e0a4ccb2c63d56f1a.jpg

除了这些中文作品外,小凯还同美国一家出版社签订了一个英文书籍的出版合同,在美国出版各种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这些英文著作的中文版本将会在中国同期出版。

这些著作,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喜爱他作品的人受益。我在回国前,小凯还同我定下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写作大纲,而我由于回国后又前往欧洲访问数月,这本书的工作还没有来得及进行。

▍小凯与小娟的坎坷人生

小凯病逝之前的半年时间,是病魔对他身体摧残最大的时候。我由于去年5月离开澳洲而没有再见到小凯。鹤凌对我说,小凯最后已消瘦得不成样子。我给小娟去电,说我在中国,因为签证的原因,想去看小凯又不能。小娟说小凯这个样子也不太愿意见学生,他希望你们记住他以前的样子。这些话听起来让人心酸。

小凯走了,留下太太小娟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小凯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娟和这三个孩子。小娟是一个坚强而乐观的人,一直与小凯患难与共。她在小凯出狱后到处受冷落的时候毅然地跟着小凯。

几年后命运将她和1岁的孩子带到美国。在美国,为了生存和读书,他们过着非常动荡而艰难的日子。我和太太刚到澳洲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小娟和小凯就一点一点地给我们讲他们当初到美国的遭遇,讲他们如何克服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

974a6bcb3bda42b0a3764995a78d9ff2.jpg
▲ 杨小凯与家人在普林斯顿大学

小凯给我们讲他当初如何揣着仅有的20美元跌跌撞撞地来到美国,如何深夜给素不相识的华人学生打电话求救。小娟讲她如何带着1岁的孩子为了生存而费尽周折。他们这一家人生活的稳定和压力的减缓,也只不过是在小凯1989年获得莫纳什的正式教职以后的事情。

而在此之前,全家人不断地随着小凯奔波于美国、澳洲、欧洲、香港和台湾等地。这种奔波,有时候是小凯事业的需要,有时候则是为了生计。

0768cf69564e8b440d9df06d46415738.jpg
▲ 杨小凯与吴小娟

小娟是一个非常独立而令人钦佩的女性。小凯在几年前得到莫纳什大学的讲座教授前后,小娟才在小凯的劝说下放弃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他们一家人,本来可以从此尽享天伦,但小凯却突然撒手人寰。妻子失去丈夫,少年失去父亲。这对他们家庭,无疑是巨大的悲伤。但是,生活总要继续。

▍小凯在生命垂危时,
拒绝了大家的捐款

今年3月,在小凯病情恶化后,小凯和小娟抱着一线希望到美国参加加州大学医学院的一种新的试验治疗。但是,小凯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虽然试验治疗是免费的,但所有并发症的治疗和在美国的开支都要自己负担。

于是,祉宁背着小凯向大家发起了一场募捐活动,大家都纷纷表示要捐款,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小凯的帮助。但是,小凯知道后坚决不同意,让我们立即停止这些活动,说他已经筹措了到美国治疗的费用,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不违背他的意志,我们只得停止了捐款活动。后来我私下问小凯的妹妹杨晖,到美国的医疗费究竟是如何解决的。杨晖告诉我,小凯向银行借了钱,计划用稿费一点点地还。而我知道,学术著作的稿费是很有限的。

小凯的作为,见证了他的品质,让我们对他更生敬意。为了以防万一,黄有光教授等人还是在澳洲成立了一个基金,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计划,这个基金将来要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用于小凯家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

二是将由小凯开创和他毕生钟爱的事业发扬光大。

这个基金将支持一批优秀的年轻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这一领域,以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后继有人。(了解杨小凯一生的学术成就与深刻洞见,可参阅向死而生:杨小凯和他的三次范式革命一文)

68162f70875eeeda6df3c3a85575951d.jpg

7月14日下午2点,小凯的葬礼将在墨尔本的英国国教教堂举行。英国国教教堂是我熟悉的教堂,高高的十字架矗立在天空。

在那里,小凯和小娟曾一同受洗,皈依主耶稣。现在,小凯的灵魂就要从那里升起,扑向主耶稣的怀抱。我无法前往万里之隔的教堂去为小凯送别。我知道,上帝的荣耀,终有一天会充满他的国度!

(2004月7月13日匆忙于北京)
e8697bd8a713acca2c145b35700e316a.jpg
注:本文编选自张永生的纪念文章《怀念小凯》在此致谢。为防止失联,请添加编辑私人微信:13001119262。识别文末二维码,可进入先知书店购买杨小凯等知名学者的绝版作品。

▍延伸阅读:


db2043ad2fef6f9d05b51a9815ece07d.jpg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