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橡树 | 战争,绝无想象中的浪漫——中越1979边境战争四十年专题文集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6-9 08: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橡树 | 战争,绝无想象中的浪漫——中越1979边境战争十年专题文集






a4fcf6d37434e1038c2d7fb8fc2fbd95.jpg

这场战争逝去四十年。有的人记得,有的人已经忘怀。


毕竟,这是距离我们这一代人最近的战争,所以,值四十周年纪念日,我个人还是认为应该纪念。

纪念在这场战争里,不幸为自己祖国殉难的所有战士吧。

可是,很多人知道这场战争,但是对这场时间不长,然而极为惨烈的半机械化半骡马化战争却没有太多的理解。也正是因为不理解,有好战者依然满嘴泡沫跑一趟灭掉越南的火车,有不懂者信口留言辱骂、诋毁我对战争的分析。

之所以分析战争,我的初衷无非是提醒更多不理解战争和不懂战争的朋友,能够在回望这场战争时,认识到和平弥足珍贵。

记住,任何战争,最大的牺牲者,便是你我,便是所有的平民。

何况,战争还真不是游戏。当年的越军,也全非纸做的老虎。


在纪念这场战争四十周年的几篇文章里,我多作战略、战役层面的描述和理解。可能不到之处,这里,为让朋友们方便阅读,我做一次伏击战的虚拟推演,以期作这场战争在地形、植被、敌情等极端复杂态势下,我军赴越南作战的艰险。

中越战争时期,我军对于伏击战的认识无疑多是源自黑白电影,较为保守。当然,因为文革影响,我军战训相对落后,通常对越军突然实施伏击,应对也较为不妥、不善。

越军,远不是我们现在想当然的孱弱。

通常,我们认定了我们是越军的老师,是游击战的老祖宗。

不过,长期越战,越南在美军强大火力及机动中被动挨打,学习战争。已经有了新的老师:苏军,美军。

在越美作战后期,越军王牌师由河内经胡志明小道南下数百里作战。

师长发布作战命令,全师近万战斗员,以战斗排、班、组为单位,瞬间分散,消失在灌木丛林,无影无踪。

数日,部队准时集结,战斗准点打响。

可见,美军成就了越军1973年之后的战力,这为当时我参战部队官兵所不知道——即便现在,可能知者也不算多。

对美作战那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退役兵,在1979年大多4、50岁,年富力强,他们很多人转业后,正是回到了毗邻中越边境的越南北部六省。

因为越南北部六省,不仅是中越联合抗美的后方基地,也是越军当年的主要兵源地。

中越战争全面爆发,我军凭借绝对压倒优势的火力支援,以大兵团纵深渗透,穿插,分割,包围作战,席卷越南北方谅山、高平、老街等三个战区。

然而,越军主力迅速分解,消失,转入游击。战争为之进入拉锯、扫荡作战。


0048cef8615c0f1427361681b4ca6278.jpg

中越1979年战事中,我军主要对越军发起战役性推进。而越军则向我军发起战术性狙击、伏击、袭击。

就军事角度观察,为配合各自国家确定的大战略,中越两军在战役和战术,各自取得各自成果。这也是战后,双方都声称自己取得了胜利的原因。

这里,仅做一次简单的推演,以期和朋友们交流关于越南军对我军实施伏击战的不同看法。顺便知道,常规状态下,越南军的伏击是如何的残酷而非我们想象那般简单。

越军野战军战斗班的主要作战武器,是AK47或56式冲锋枪6支;苏式或美式或56式班用轻机枪1挺;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1架;40火箭筒1具。

同时,越南军藏兵于民,军民不分,使得即时情况变得更为紧张、复杂。

通常,越南军以一个10来人的战斗班、组,频繁实施伏击战。

其装备有冲锋枪,轻机枪,更有重机枪、高射机枪和60口径上下的迫击炮。一旦实施伏击战,越军参战的班组,还配备了步谈机等现代化通讯设施。

请记住,1979年中越战争整个战区均在山区,山峦复杂,比高既大,地形破碎,地貌纷乱,植被茂密。

很显然,这样广袤复杂的战区,非常适合以伏击战进行非对称作战。而非大兵团、大纵深作战。

如此,以高平市附近地区为例。我做一个虚拟的小的战术伏击推演,大家权作参考。动动脑筋,如是你在战场指挥,可有办法应对?如何应对?


5ebe68f94b12baf76baa0478eaf6e6a9.jpg
图一。红色为我军,黄色为越军。(画图不熟练,比例尺标注大致为1cm为2.5km左右,大致参考)

我军占领、控制高平市区,以一号、二号和仨号公路为我军主要交通线。而越军退入偏僻山区潜伏、游击。

在当时,这是战争常态。当然,图面上看,我军占据优势,万无一失。

为保障我军交通线,以及攻击需要的道路,我军势必在主要关键位置派出戒备阵地。

反之,越军自然要破坏我军意图,企图以频繁伏击,取得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绩。他们会选择在那伏击?假设是你,你会选择那里?

这是截取的卫星地图。公开,透明。

可见地形非常适合伏击,全是山地,几乎处处可选作为伏击阵地。


c0797edfff532d47a2215f5b2e6eb51f.jpg
图二。红色为我军,黄色为越军。(画图不熟练,比例尺标注大致为1cm为0.25km左右,大致参考)

好吧。我们随机选择在图一假设的二号公路

拉大了二号公路地图(见图二),公路在小村庄向南三度重复弯曲,理论上,非常适合伏击。

假设我军提前预料越军可能在此伏击,及时在控制公路的主要高地设置警备点。

这时,越军会如何渗透我军的警备点,进入阵地实施伏击呢?



6b9bf56691c3fde5c35f7bc38dbead7d.jpg
图三。红色为我军,黄色为越军。(画图不熟练,比例尺标注大致为1cm为0.25km左右,大致参考)越军假设设伏阵地说明:高射机枪两点,选择为高于我军警备点高地(附近可调整),可以直射公路的更高高地。

然而,事实上1979年的越军打伏击,和我们熟悉的井冈山的红军,太行山的八路军打伏击,完全不是一回事。

实战中,越南军组织了多次成功的战术伏击。在高平战区,我军战场阵亡的最高指挥官,以及多位高级指挥官,均因越军伏击阵亡。

可见越军游击战确实狡猾。

对着资料,琢磨地图,我猜想,他们会在适合伏击的地点,怎么设伏,怎么伏击,以及怎么诡异消失于灌木丛林。

假设是你,你会怎么伏兵?你会怎么配置火力?

平心而论,越军当时的战地指挥官不一定有我现在的战术理论水平。但是,人家确实有非常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可想,理论上能够想得出来的,人家没准也想出来了,甚至还可以想得更多。

注意:

首先,越军会在射界良好的适合火力展开的第一伏击点附近,预设冲锋枪阵地。

越军藏兵于民,冲锋枪数量之多,不是理论上一人一把枪的概念。

他们会利用夜色潜进我军警备点,在适合伏击地点,逐次计算射击诸元,捆绑冲锋枪后,设置发射机关,然后离开——请参考图三的第一、第二预伏选点。

危险开始袭来。

当然,这种伏击因为准备时间仓促,不一定,也没太多必要冒险装置地雷。

离开后的越军,会在视界良好的高地,缜密隐藏、潜伏一、二、三名观察哨。他们负责为后面的设伏火力提供引导。

——请参考图三左边山顶附近的任意高的观察点标识。

然后,我们回头再看,越军在这次伏击中部署的主要火力

图三,西部高地,选择在伏击场700米甚至千米之远,部署两挺高射机枪,以及一个1门到3门60口径的迫击炮阵地。

剩下的,就是等待战机打响伏击。

只要我军后勤目标出现,战斗随时可能打响。

好吧,伏击开始

第一伏击点枪响,按照常规,我军周边戒备兵力会及时支援低平的被伏击战场,援救被伏友军。

于是,我军在道路上机动,也就暴露在隐蔽的越军观察哨眼皮下。越军观察哨引导、指挥下,相距伏击战场700米甚至千米之远的越军,便以事先设置的射击诸元,开始炮击。

炮击将有效制造战场杀伤和混乱。一、二分钟后,炮击停止。

这时,你会选择向北撤退?向南撤退?留在原地?

在你犹豫之间,越军可能再次发起一、二分钟的炮击。

一、二分钟的炮击在伏击战中,在有精准引导下,不仅具有措手不及的有效杀伤力,而且,炮击制造的混乱、失误,也是极大威胁。

现在,你该怎么选择?大概率会选择快速向南撤退,以和接应主力会合。

当你出现在第二伏击点附近,越军潜伏的高射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将在对面高地的越军观察哨引导下,以更为猛烈的火力,再次实施伏击。

高射机枪有效射程在2000米以内,方向射界为360度,射击速度每分钟70─150发。

发射的弹种主要有脱壳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弹、穿甲光弹、穿甲燃烧光弹、穿甲燃烧爆炸弹。

这种子弹,一颗足可以把大象打一个水盆般大小的伤口。

越军迫击炮也会急速射,尽量打完携带的所有炮弹。

然后,他们悄然撤退。

我军及时赶到的援军搜索冲锋上山寻敌作战,最多和越军预警的前线哨兵发生枪战,等到消灭,或者击退这些狡猾的越南兵,赶到了越军伏击阵地,越军再无踪迹。

目力所及,四周灌木丛林,鸟叫虫鸣。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可是,战斗已经结束。

如是遭遇这样的伏击战,伤亡惨重是根本无法回避的。

这是说明性质的小小的推演,然而查看几乎所有的1979年中越战争伏击战资料,其过程无不类似。

很多时候,我们参战官兵在激战之后,甚至不知道发起袭击的越军的位置、人数。

多想想吧,战争,绝无想象中的简单,更无憧憬中的浪漫。

最后,谨以此文为序,以纪念中越1979年战争的四篇文章,致敬当年参战老哥们。

一、军事漫说: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高平战场
(点击可阅读)

摘要:

高平方向则既不具备谅山方向的战略价值,更有很多当时战略决策者、指挥者们没有估计到的麻烦。

老街、凉山和高平等越北战场几乎都是复杂的山岳丛林地形。可是,相比之下,同登、谅山方向则非常极端。

而高平,就更为极端。

高平战区石山、土山密布,山地比高多在400米以上,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丛林茂密,喀斯特地形多发育天然石洞、岩缝,天然利于游击作战。

在高平战区,除却高平、复和、广渊各有一条公路南下汇聚太原外,仅有一条横穿连接这三条道路的3号公路。

——这一道路状况利于河内、太原北上机动,非常不利我军大兵团于高平、复和、广渊向南机动。


7fa37a3ba337b02004d1923e1cb12fec.jpg

熟悉本土地貌环境的越南军小分队。照片可见当时战场极端复杂。


(点击可阅读)

摘要:

在作战发起时,对谅山作战的我军700余门各式火炮,大致在国境线内依靠主要公路,组成了多个炮群,毫无悬念完成了对同登方向的越南防线的压制。

很多回忆录、战史资料对我军攻击同登的记述、分析,各有心得。不过,由上图(凉山方面第一阶段作战大致示意图)可见:

一、我军在国境线内的非战争状态下,相对从容、宽松地完成了第一波攻击部署及炮群阵地、后勤保障。

二、我军依托广西325省道为攻击发起线,向南攻击仅友谊关至同登一条山地公路之外,其余几条公路更为蜿蜒、崎岖、艰险,极端不利于大兵团作战。

即便广西325省道,当时路况既差,显然支撑一场规模化大战颇为吃力。

三、当我军完成第一波攻击,要对谅山发起第二波攻击时,我军炮群需要前移,同时,我军需以凭祥、友谊关至同登公路,以及另外两条条件更差的公路,完成对前敌作战兵团的物资供给。

可见,人变事变,山水不变。

在现在科技发展而随时可查地图的条件下,即便往事锁在保险柜,但是如果足够耐心、细心,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东西。


(点击可阅读)

摘要:

据《黎笋谈越中关系的报告》记载,黎笋闻讯中美高层即将会晤后隐忍怒火,回应:

同志,你愿意说什么都可以,但是我仍然不会跟从。

同志,你是中国人,我是越南人,越南是我自己的国家

不过,尼克松访华,双方高层必然就寻求结束越战进行秘密会晤,这也不是黎笋一厢情愿可以拒绝的事情。

可是现实如此清楚,辽阔的中国国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言犹在耳,国际形势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使得正在“革命”兴头上的北越,反应近乎失去理性。


0f59b1ad7bfdd83695f0228f2cf6173e.jpg
北越地区的越军军官们。

1972年3月,北越动员几乎全部武装,冒险对南越全境发起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袭击,即复活节攻势。

北越这次攻势,客观上代表了黎笋集团对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态度。

然而,这次北越倾力出击的攻势,却遭到美国在越战期间空前严厉的反击。

(点击可阅读)

摘要:

1979年3月,中越边境战争字面上结束的当月,苏联向中东输出革命的主要阵地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正式和约,决然抛弃苏联。

对此,美国立即慷慨给予埃及经济和军事援助。由此,埃及带着她的苏伊士运河加入西方阵营。

同样就在这一年,毗邻苏联的阿富汗亲苏政权垮台。旋即,另外一场让苏联致命的战争——阿富汗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还在后来继续发酵,使得苏联维系其阵营的“有限主权论”得以全面、空前的破产。

由此,在1990年之后,苏联阵营诸多国家最终先后放弃了主义,转向较为实惠的国家利益为主题的政治诉求。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之后,中越边境频繁大小鏖战至1990年代。旷日持久的中越边境作战和阿富汗战争,更是让苏联无法止血的创伤。

现在有迷恋文革的朋友喜欢研究苏联败亡,总结出很多空洞无聊的为什么。其实,如是系统去了解那段历史,便可以得出很直接的答案: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敲响了冷战的丧钟。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1: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 | 军事漫说: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高平战场

                                                                                                   

橡树 | 军事漫说: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平战场





c5d6bc5ce75b9cd7009a75954b9e5c35.jpg
题记:一位朋友问我,抗战老兵是理所当然的民族英雄。那么,越战老兵算什么?

如是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往事和世界冷战结束,我想,他们应该算是民族和世界的英雄。

回顾世界超级大国苏俄的崩溃,这场战争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案。

——兹以此文,祭奠那场战争的牺牲者。中国的,以及越南的。


5f7a4c3a2a9f961a08dff9b2f223b1dd.jpg
图1,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初期示意图。

好吧,我知道大家有意见,权当我吹牛。

最近大家都知道,我必须抽出时间去琢磨、练习遣词造句,练习用凌波微步走未来之路。

所以,这篇文章权作与朋友隔空茶叙。

这几天正逢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爆发四十周年纪念日。如今,中越两国友好了,在纪念日闲话一番当年的战事,也算是对中越友谊苦尽甘来的祝福吧。

以下是纯军事主题吹牛,心理不适应者请不进入。

请参考图1。

战争一开始,我军主攻三个方向:

东集群主攻谅山,中集群主攻高平。这两个集群都属广州军区指挥。

西集群主攻老街,这个集群属昆明军区指挥。

请注意,我军并没有对对越南最东北的广宁省发起攻击。尤其中越边境芒街,在战争期间身处桃园,显得静谧、安详。

我军攻击老街方向很容易理解。

由我国云南河口向南,沿宽为10公里上下的红河河谷走廊南下,有铁路、公路、河道交通便利。

虽然老街与河内距离,相对谅山与河内的距离较远。然而,红河河谷走廊地势平坦,相对适合机械化大兵团运动,可以对河内和越北港口形成直接威胁。

在当时条件下,我军如果真要通过战争撼动河内根基,红河河谷走廊无疑是最佳选择。


d428ee882bfc8bb617841a9376e6f25c.jpg
北越山地很少有适合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的地形。

所以,越南方面对这一方面同样予以了相当重视。

越南在这场战争唯一投入的一线主力316A师,即部署这一方向。

战争后期,后续由柬埔寨急调回国的部队围绕河内的浅纵深防御,也把红河河谷走廊作为重点防御方向。

我军攻击谅山方向同样也很容易理解。

由我国广西凭祥向西南攻击凉山,地图上是最短的越过北越山地攻击谅山的路线。谅山以北层峦起伏、丛林密布、地形地貌复杂,凉山以南60公里左右,便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红河三角洲。

显然,如果控制凉山,即代表我军控制北越山地与平原分水要地,占据了战略主动。

不过,碍于北越山地复杂,交通不便,控制谅山并不如打通老街向南的红河河谷走廊来得直接,更适合持久性战略。

冷兵器战争时代对后勤要求不高,尚可行以战养战,故而,鉴于谅山确实具有地理分界的战略价值,确有下谅山而越王降的说法。

不过,在机械化战争时代,我军后勤只能靠国内保障。

故而,我军打下谅山即代表第一阶段战争取得战略性胜利。

当然,要控制谅山战略要地,继续向河内方向进行作战,也可据守谅山,加快建设、完善我国境内到谅山的战略后勤线,及时储蓄保障第二阶段作战所需要的物资。

我军为什么在那场战争,非要打下谅山,并且在占领凉山的战役刚刚结束,就即刻通报天下要全面退兵?

除却北越地区将在4月份旱季结束雨季开始的气候原因之外,主要玄机,就在这里。


3d75ac85faf01177b0af8281fc9e336d.jpg
1979年对越作战必须要在北越雨季来临前结束,时间非常紧凑。

简言之,在1979年我军发起对越南总攻击的整体战略视角,即可把老街和谅山两个方向看成可以随时奇正可变,并且相互呼应的两条攻击主线。

谁主谁次,取决于兵力更多的我军,这是争取战略主动。

同时,两线攻击开始,野战兵力明显过少的越军不明究竟,只能被动去判断这两个方向谁主谁次。

让对手去选择,只要选择就会出现犹豫、争论甚至失误。这是兵家争夺战略主动的基本套路。

所谓商场如战场,创造机会让对手去做选择,从而抢占主动,道理亦然。不信可试。

可能鉴于当时越南主力进入柬埔寨,北越兵力紧张的现状,我军如以多线攻击使得北越疲于四面迎战,更容易赢得初战胜利之外,也可以压迫北越于危急中加速由柬埔寨撤军。

或者,广州军区方面考虑在谅山方向就近再开辟一个辅助战场,策应谅山方向主攻万无一失?

于是,我军在老街、谅山方向之外,又再选择第三方向的攻击。

本来,由我国防城港到北越芒街、海防一线,也是较为合适的攻击路线。

然而,如是向芒街、海防方向攻击,将面临攻击路线更长,地势地貌极端复杂和攻击面狭窄不易展开,以及临海岸线作战必需海军配合等等特殊情况。以当时我军实际战力,可能比较困难。

当时,苏联舰队在北部湾比较活跃,在海防设有驻越军事基地。

尤其,前苏联以16,000吨的”辛亚文海军上将号”战舰为旗舰,及其他13艘战舰组成舰队,正在北部湾越南海岸线附近。

也因为此,在1979年战争到后来延续十年的骑线拔点边境摩擦中,越军在此方防御显得轻松,不过投入类似325B师的架子师,以及地方武装。


1eaee6914650a989caec438e739e10b9.jpg
北越山地,显然是不适合坦克作战的。

面对如此等等复杂情况,如不慎重决策,势必影响战争进入复杂态势。

于是,我军放弃芒街方向,而将攻越的第三个方向最后选择为高平方向。

表面上看,选择高平方向,即可避免与苏联关系纠缠发挥我军兵力占优的陆军优势,也可切入老街方向和谅山方向之间,分割越南东西联系,增大了攻击面,加大全面战争声势。

然而,实战证明,选择开辟高平战场,实为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部署在军事的、战略的无法言喻的隐痛。

现在总结、回顾那场战争,坊间普遍得出结论认为,我军西线相比东线打得更有效果。

其实,这是外行看的热闹。

战前,我军各参战部队的兵力、装备、战训和后勤大同小异,各战区、部队对越作战攻击路线、基本战法都是由北京西山指挥部决策。

负责前地指挥的东线、西线最高指挥部,不过是按西山决策去打的前敌指挥部。让西线的将领、部队去东线作战,他们不可能比东线作战部队更优秀。

所以,那场战争没有谁更创新,谁更英明一说。

客观而言,实战,必然受后勤、交通、地势、地貌影响。

因此,东线两个战场相比西线老街战场,就多出了两个麻烦。

其一,谅山、高平方向主战场基本处于北越山地,战场地势地貌相比比西线战场更为复杂。

其二,凉山、高平方向越军背靠红河三角洲,更容易得到河内及河内外围太原、北江等地的驻军援助。

谅山方向作为主攻方向,尤其攻克谅山,取得让世界可以看到的客观上的形式上的胜利,这对当时作战极为重要。


0dfdd53c0ca6dabc79d6ce50041ee8bd.jpg
我军在北越山地大兵团进军。

高平方向则既不具备谅山方向的战略价值,更有很多当时战略决策者、指挥者们没有估计到的麻烦。

老街、凉山和高平等越北战场几乎都是复杂的山岳丛林地形。可是,相比之下,同登、谅山方向则非常极端。

而高平,就更为极端。

高平战区石山、土山密布,山地比高多在400米以上,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丛林茂密,喀斯特地形多发育天然石洞、岩缝,天然利于游击作战。

在高平战区,除却高平、复和、广渊各有一条公路南下汇聚太原外,仅有一条横穿连接这三条道路的3号公路。

——这一道路状况利于河内、太原北上机动,非常不利我军大兵团于高平、复和、广渊向南机动。

因此,我军占领、控制高平等城镇、道路,对河内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微弱。

更为具体的是,这些公路基本沿山脚、河边、峡谷修筑,公路两侧悬崖峭壁,地形非常险恶。

高平道路路面窄、坡度大、曲半径小,桥梁涵洞既多,路况更是极差。极大地限制了我军大兵团机动、展开和发挥重炮火力。

可见,东线高平方向,我军首战之难。

然而,战争开始,我军对高平方向作战并没有太顾及高平地理存在的诸多不利状况。

当时,我军沿袭内战、朝战战法,以由我国水口南下,攻击越南重庆、高平一路,和由3号公路北上东溪、高平一路,对高平实施气势如虹的大兵团钳击。

纸面上,我军锋芒挥处,连战连克。


0fa113c5ea5d92f046e7af43d380fc00.jpg
图上漂亮的作业可不一定适合实战。

现在国内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很多总结那场战争,基本批评越军只会消极防守,以孤立战略点迟滞我军进攻,败得一塌糊涂。

大家通常认为:

越军因为没有及时调动机动兵团进行反击以填补战线漏洞,结果在解放军的传统穿插战法之下,越军的防御体系被割裂,一点突破,即被合围。

各个战略支撑点互不相援,只好各自为战。

经解放军的优势兵力火力打击,这些支撑点只能是坐待而亡。

而主要支撑点一失,越军的后续部队则再次面临解放军的穿插分割,造成恶性循环

事实上,在空军没有参战情况下,我军在正面战场对越军占据6、7V1的重炮数量的优势。

鉴于我军战前准备和后勤保障,实战中,我军重炮炮火猛烈、持续,几乎占据10V1以上的绝对优势。

如此,越军指挥官只有脑子有病,才会在当时以国内人士在战后评论的“正确”打法,去对应、配合作战。

在表面看来,越军在高平仅部署有1976年新建陆军346师,及2个团左右的民兵。

越军346师隶属越南经济总局,属于农垦、建设性编制。直到1978年临战前,该师才配齐3个步兵团,1个炮团,由农垦师团转为作战部队。

这样,我军以两个军、300余辆坦克发起钳击,再以两个步兵师为预备队,挥戈越军这个末流的“业余”步兵师,岂不手到擒来?

1979年的越军真的不是我军的徒弟。


在高平战区,除却我军在山地与越军346师师部有过激烈的战术遭遇战之外,越军完全没有什么体系化防御和整体防线的概念,计划中的歼灭战也就无从谈起。

枪炮声一响,整个越军346师等很快分拆零散,避开我军雷霆一击,躲进了崇山峻岭。

等我军南集团完成图上漂亮的东溪穿插,真刀真枪赶到高平市,却发现这里已经是座空城。


6be49551951a4acf0911dfa6c98d51a8.jpg
正在拉网扫荡中的我军分散的作战分队

经过长期越战,被美军打熬越军尤其谙熟游击战。

这时,在越南国境纵深20公里左右激战,双方再无明确的前方后方,只能打起精神,应对各类情况复杂的突发作战。

高平极端复杂的地形、地貌、植被,以及越南全民皆兵参战,更为扩大了战争的残酷。

实战中,我军传统战术失效,穿插数次失利、伤亡惨重。

就此,我军本来计划的气概万千的大兵团攻击,在极端复杂地形地貌环境下,不得不根据战场情况,不断分拆部队四面应战,从而变成无休止的拉网扫荡作战。

高平作战陷入付出战损却得不到明确作战效果的僵局。

相比之下,我军集结优势兵力、火力,在老街战场、谅山战场付出惨痛的战损,大兵团稳步推进之处,无论歼敌、略地,都取得相当成果。

在老街战场,越南不明状况,以316A师沿红河河谷走廊北上迎战。一战之下,316A师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败退下来。

同时,越军在同登失陷之后,以二流精锐越军第3师与我军展开谅山攻防战。在我军又是炮火压制下,越军第3师遭受重创,丧失战力而不得不退出谅山。

这两个战场同样惨烈。

但是,在军事角度上去看,我军在这两个战场攻击对河内产生的压迫,远非高平战场可比。


552d96b65d9ff4b8b2c823aec9f6648d.jpg
图2,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后期示意图。

在王牌316A师北上失利,越军开始计划由柬埔寨调兵救援。

在谅山战役前后,越军基本完成包括其首席主力308师、306师、301师等近10个主力师的调动,以及在河内,河内周边红河三角洲的部署。


可见,越军确实以我军在红河河谷走廊方向和谅山方向的攻势,作为其最终战略决策的主要依据:

首先,芒街方向没有动静。我军显然在全面攻势形式上,有所战略克制。

其次,高平方向越军以次要兵力抵抗我军主力,而直到战争结束,越军败而不溃,高平依然激战、恶战不断。

就越军而言,他们肯定希望中越战争按照高平作战的模式继续下去。

在重要的是老街、谅山方向。

战至沙巴战役、甘塘战役,西线我军虽然重创、击退越军王牌316A师,但是并没有顺势沿红河河谷走廊大举南下。

战至同登战役后,东线我军发起这场战争最为猛烈的谅山攻势。可是,就在万炮齐轰,攻克谅山的次日,我国即发表全面撤军声明。

如此一来,越南军政恍然大悟我军并没有在红河三角洲与越军决战的意图。这时,越军高层也就在战略上,彻底读懂了我军发起这场攻势的终极目的,确实只是一场打了就走的边境战争。

所以,在最后的战争中,越军收复国土的口号喊的很响亮,但是,越军由柬埔寨驰援国内的主力兵团并没有发起所谓反攻作战。

于是,北上越军主力和撤退中的我军主力,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这算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决裂时,双方最后一次心照不宣的默契。


a7b79e794e322f5cf12e06b0c7d0cc9c.jpg
高平一带地貌照片,可谓风景越美,地形越复杂。

然而,高平战区地形地势极端复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

这时,已经根据作战需要而分拆的、零星的、双方规模不大的部队,不得不在广袤的山地丛林,继续开枪,继续鏖战。

两军在高平战区到底有多大的伤亡,目前尚无权威数据公布。不过,自开始而结束,可以确认,高平战场战事惨烈,远超老街战场和谅山战场。

很多官兵便在这里无声无息化作了山脉。

查资料可见,我军的团、师级高级军官阵亡几乎全部都在这一战场。

据说我军阵亡的唯一的女兵也在这一战场。

进攻难,撤退更难。在最后撤退阶段,我军在那场战争出现了最大一次战术性失败,在回国路上150师448团被打散、打残,同样也在高平战场。

高平作战惨烈,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选择开辟高平战场,以及我军在高平战场,为什么屡屡采取的用大兵团、大纵深、大穿插等传统战法,如今不得而知。

我们知道并且可以肯定的,是1979年战后,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践行起来,由童年而今,我们也有幸见证着战后两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新点击可阅: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 | 军事漫说:谅山战役,中越1979边境战争胜负手

                                                                                                   


橡树 | 军事漫说:谅山战役,中越1979边战争胜负手






0ec51325c88adff01c281616979acc96.jpg
题记:至今,中越双方各自对中越1979年边境战争的谁胜谁败,都有自己合理的解释和胜利的陈述。

然而,这场涉及到两国政略、战略博弈,以及两国与前苏联、美国等国世界列强外交、政治博弈的战争,对中越两国影响深远,甚至影响了世界冷战格局终结,世界新格局构建。

所以,要争论这场战争的很多观点,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答案全靠独立的自我思考。

四十年过去,硝烟散尽。中越两国重归于好,竞相成为体制相同的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友好国家。

如此再回望那场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战争,想来,也许会给朋友们一点新的思考借鉴吧。




aecc3abacc1f43d1dbbd9a5e5b27d921.jpg
对越作战时期的我军重炮阵地。

谅山,位于越北山地,是越南北方谅山省首府。

谅山距首都河内130公里,谅山同登距友谊关道路距离大约12、3公里,谅山市到友谊关道路距离不到30公里,直线距离20公里。

在中越1979年边境战争作战区域的越北山地,相比老街战区的老街,高平战区的高平,在谅山战区,谅山扼越北中越主要铁路、道路,以及更靠近越南首都河内,凸显更为重要的战略价值。

网传下谅山而越王降自有其说法。

在冷兵器和近代化战争时代,谅山省境内交通极为不便,占领谅山确实可以实现控制越北山地。

不过,这个占领谅山,应该是通过占领谅山市而通过1A、1B、4A、4B等要道,继而控制整个谅山省。尤其居高临下控制越北山地与越北红河平原交界的谅山省与北江省的区域。而不仅仅是占领一个谅山市。

当然,进入现代化战争再去套搬下谅山而越王降,则显得比较不合实际。

现代化战争对后勤依赖极大。尤其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大兵团作战,其机动、后勤对铁路、公路等交通,以及高效的后勤保障依赖极高。

所以,一旦放大审看中越边境地图,可以直观看到谅山及其周边,地势复杂,道路寥寥。

这对中越作战双方那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而言,如要控制谅山乃至整个谅山省,以及越北山地,拉长战线继续作战,无疑是极为沉重的后勤负担。

尤其我军,如是以谅山为发起攻击点向南作战,山路崎岖不说。仅谅山向北到同登、友谊关、凭祥一条路。无论如何,后勤几无可能在短期作战中,保障前线部队作战物资。


ce6e34726db513bfe7a85a8abc237818.jpg
中越1979年战争谅山战略地理示意图。其中,友谊关到同登道路距离大约12、3公里,友谊关到谅山的道路距离不到30公里,直线距离20公里。

当然,如是灭国性质的长期大战,谅山易守难攻,利于占领方稳住阵脚,再作长期经营成为基地,那是另外的概念。


那么,为什么我军在那场战争中,集结主要兵力非要打下谅山呢?

在我军发起这场作战的军事战略目的上,即可理解。

就军事战略目的而言,我军发起这场战争是惩戒作战,即局部性的短期作战。然而,实战远比制订作战计划那般顺利。

越军在实战中并没有执行所谓“一线决战”战略。

在老街、高平、谅山等战区,越军几乎都是化整为零,放弃正面防御,分散实施游击、伏击、狙击性山地作战。


e6a1123ee04d05485a9728e46b39f512.jpg
我军向谅山进行山地机动的步兵。

在地貌破碎、地势复杂、道路狭窄,机动极为不便的战区,越军采取如此战法,虽然很快失去一线阵地,输掉面子。但是,越军分散游击,确给我军大兵团前方作战带来了无后方,无侧翼掩护的困难。

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1944-1994)》记载,这场战争激战30个昼夜,即2月17日至3月18日, 越南方面消灭和重创我军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

越方声称,我军轻重伤6万余人,阵亡近2万。

这是越南人的夸张数据。不过,50万大军裹足、拥挤于边境线不过10公里、20公里的战区,机动困难,消耗巨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敌情我情多变,此刻,只有果断、快速寻找致胜点,速战决胜,才可以实现我军短期、局部的惩戒作战目的。

否则,一旦我军在越北山地与越军胶着,旷日持久,不仅军事不利,其他国际舆论、外交和政治上的麻烦,也是显而易见。

当时,在战争爆发不到两周,前苏联即由欧洲、国内其他军区抽调兵员充实中苏边境苏军。很快,苏军完成了60%边防师团由5、6000人的编制,向近2万人的战时编制的调整。

中越战争期间,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来自北方的国防压力显而易见。


同时,很多默认中国教训越南的很多国家,隔山观火,纷纷滑头地躲向第三方。其时,明确支持中国发起惩戒作战,仅朝鲜和红色高棉。


可见,无论战场局势,还是国际局势,留给我军作战的空间、时间非常有限。

所以,以我军当时战力和战场持续作战实际,攻占越北战区最具军事和政治价值的谅山,显得极为必要。

这也是在作战第一阶段,即自1979年2月17日开战,到25日连续作战结束,我谅山方面主力稍做整备,即迅速以全力发起攻击谅山的主因。


7b93356442b8cc6de24bab4319a169a0.jpg
凉山方面第一阶段作战大致示意图

在参考若干解密的作战图及资料后,这幅大致示意图即可看到,我军的主要攻击发起线,即依靠国内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广西325省道,以及凭祥市、友谊关向西南方向越南谅山同等地区的中越公路。

在作战发起时,对谅山作战的我军700余门各式火炮,大致在国境线内依靠主要公路,组成了多个炮群,毫无悬念完成了对同登方向的越南防线的压制。

很多回忆录、战史资料对我军攻击同登的记述、分析,各有心得。不过,由上图(凉山方面第一阶段作战大致示意图)可见:

一、我军在国境线内的非战争状态下,相对从容、宽松地完成了第一波攻击部署及炮群阵地、后勤保障。

二、我军依托广西325省道为攻击发起线,向南攻击仅友谊关至同登一条山地公路之外,其余几条公路更为蜿蜒、崎岖、艰险,极端不利于大兵团作战。

即便广西325省道,当时路况既差,显然支撑一场规模化大战颇为吃力。

三、当我军完成第一波攻击,要对谅山发起第二波攻击时,我军炮群需要前移,同时,我军需以凭祥、友谊关至同登公路,以及另外两条条件更差的公路,完成对前敌作战兵团的物资供给。

可见,人变事变,山水不变。

在现在科技发展而随时可查地图的条件下,即便往事锁在保险柜,但是如果足够耐心、细心,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东西。

战争早期,我军沿袭朝鲜战争经验和苏军战法,极为重视火力。

每次攻击前,我军均以早已准备好的优势炮群进行先行火力攻击,尤其以火箭炮实施面积射,摧毁目标之外,主要还是以强大火力动摇、瓦解越军士气。

炮击之后,便是步兵冲锋。

如此大陆军、大炮兵、大兵团思路去指挥作战固然痛快,然而,敌情频变,在地形极为破碎,地貌极端复杂,植被尤其茂密的越北山地,前敌伤亡和弹药耗费必然将对我军后勤形成巨大压力。

1979年2月23日,我军鏖战近周,方才拿下越南边境县城同登。

清剿残敌和休整不过一日,至2月25日,我军高效、急速调整第55军、54军162师,加强东集群的重炮集群为正面,以43军和50军148师为东侧面,对谅山形成了钳型攻击态势。

是时,越军在老街战场、高平战场的军事目标有限,再战得胜也不过鸡肋之利。至此,要实现惩戒作战的军事战略目标,只能依靠谅山战场。


944501c244380d7edc086114b9db8def.jpg
友谊关、谅山及同登地形地貌及主要交通卫星图。山地复杂,道路崎岖可见一斑。

1979年2月25日晚,我军攻击谅山作战命令下达。

攻击谅山这道命令,传闻是广州军区前敌总部发布。不过,在如此规模的大战中,如无更高层级的命令,广州军区前敌总部断无擅自作主可能。

中越1979边境战争之后,无论文艺写战史,或者军迷说战事,总是认为东线作战,指挥与战国不如西线。我曾经附和去认可这一观点。

不过,当数次查阅资料和翻盘推演高平战场和谅山战场,我终于认为,东线战事之所以更为惨烈,其实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

一言以蔽之,在当时的命令、条件、环境下,指挥西线的昆明军区原班人马调换东线负责高平、谅山战场,未必会有更好的表现。


言归正传。

就在我军攻击谅山作战命令下达的当晚,越军第3师及配属部队早已向谅山方向收缩兵力,各部分拆、分散,藏身隐蔽在复杂山地丛林里。

越军后来披露,在那场战争爆发之前,越军即在第3师主导下,发动当地军民,沿同登、谅山一线,施工达11万立方土石方,修建了2万个作战工事,百余个战术混合雷场,以及无数陷阱、障碍场、伪装工事等。


在同等至谅山的道路两侧,扣马山、417高地、536高地,谅山东北面外围的巴外山,东面外围的扣当山等等,俱是山高坡陡,草深林密。

从正面进攻谅山,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只此一条,公路两侧尽是山地丛林。

越军以轻步兵翻山越岭,早就以逸待劳布兵谅山外围各个山头高地,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

我军以半机械化半骡马化进军,只能逐个拔点,控制外围山岭高地以扫清谅山外围,再沿公路发起总攻。

可见,第二波攻击难度,远大于第一波攻击。

第一波攻击中,我军依靠战前部署国内阵地的炮群,兀自鏖战、血战近周,这才攻克同登。现在,随战线前移,我军在国内阵地上的大量牵引火炮也得前移到越南境内的阵地。

可是,要冒着越军游击、骚扰风险,艰难穿越崎岖山路,在新的作战区域重新部署炮群前进阵地,谈何容易?

如此战场,又要速战,又没有强大炮火助阵,就算曼施泰因与古德里安联手上场,肯定也拿不出妙招。

可想,在炮群阵地前移未完成之前,急切间如要攻击谅山,只有派出步兵逐个山头死磕凭借有利地形躲在工事里顽抗的越军。

无奈之下,能够机动的坦克,成为攻击部队所依靠的主要火力。


eaaa0b68f1ade395c8e48ea070ac3aba.jpg
我军某部发起谅山战役计划图。

台军资料认为我军在谅山外围作战部队伤亡数千,越军统计的伤亡数字更大。不过,就谅山战役作战情况来看,也可侧见谅山外围林立的山头攻防战何等惨烈。

时值春雨,谅山外围烟雨弥漫,鏖战惨烈。

我军火炮阵地自24日午后开始前移阵地,步兵冲锋只能依赖较少的火炮和坦克炮,往来厮杀数日,虽然我军以近8倍的兵力对谅山形成钳击合围态势,但是,终究没有得到决定性战果。

越军第3师甚至敢于组织若干次逆袭、反击,战事一度沉闷。

战至3月1日,我军300多门大口径火炮这才经过狭窄的山间泥泞道路,到达沿同登附近完成了新阵地部署和作战准备。

这一天,我军在半小时内,即发射重炮及火箭炮炮弹万余发,谅山外围及城区顿成火海。炮击结束,我军即开始发起步兵冲锋。

是时,正值我军步兵冲锋进入谅山,却遭遇谅山以南越军急调的重炮及冰雹火箭炮的炮袭。

这时,我军重炮炮群前移阵地为机动、安全及后勤保障等等考虑,并没有抵达谅山近郊。由此,我军炮火本来占据优势,却因距离过远无法压制越军的炮火。

两军火炮打得眼红,只能满怀怒火往谅山发力。

顿时,谅山在万炮齐轰下瑟瑟发抖,城内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说不清楚的炮弹到处,成密集队形鏖战中的中越官兵往往应声倒地。

我军正面的谅山越军守军主力,正是越军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2个野战师之一的第3师。

相比老街战场的越军精锐316A师,越军第3师为越军二流野战军,其战力远比越军一般的经济师和地方武装强大。

越军第3师以越南国旗命名为金星师,于越战期间的越军南方主力游击队组建而成。经过越战打熬,该师对猛烈炮火并不陌生,尤其善打近战、夜战。


dc17f929f5d31d039a7e73c0d70db69c.jpg

是以,一方猛烈,势在必得;一方顽强,绝不退让。

于此,使得中越高层瞩目的谅山最后的决战,在频率极高的攻防转换作战下,惨烈而血腥。

3月2日,我军凭绝对优势炮火和兵力,以重炮火力急袭,以坦克装甲掩护步兵,再次组织向谅山发起总攻。

眼看胜利在即,不料,可能因为后勤艰难,一度炮火趋弱。

是夜,越军再度逆袭,收复若干阵地。

直到3月4日,我军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远程火炮再度发力,越军才在我军多路分进合击的攻击中,退往穷奇河南岸。

是日拂晓,在晨雾掩护下,我军以猛烈的炮火开路,以多路突击集群沿奇穷河大桥,及乘冲锋舟、橡皮舟等分路抢渡奇穷河。

至此,我军优势兵力猛攻之下,越军第3师主力战损极大,弹药匮缺,再无战力,只得放弃谅山奇穷河南岸多个阵地,往南退往8公里外,进入沿谅山至北江几条战备公路两侧的二线防御阵地。

至此,我军攻占谅山市全境。

网传,我军占领谅山,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如果愿意,饮马河内不过指日可待。

真的如此?不过文人的想象。

前文描述的谅山市和谅山省,越北山地和越北平原,以及现代化战争需要后勤保障、道路交通等等原因之外,战至3月5日,谅山战场显示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自2月17日,我军攻打越南同登开辟谅山战场,至2月23日攻克同登,再到2月25日下达攻击谅山命令,至3月1日万炮齐轰谅山,3月4日彻底占领谅山,攻城陷地之余,我军前敌部队连续作战,战损、消耗不可低估。

彼时,越南高层在前苏军顾问团建议下,早在3月2日开始,陆续调集越军最精锐的308师及其他驻柬主力师,云集谅山以南到河内以北区域。

至3月5日,越军在苏军直接插手协同运输下,沿越北高地、平原区域的太原、宣光、北江、下龙等主要城市,组织建立了成体系的防御。

在3月5日之前的谅山战役,越军并没有以调柬驻军主力北上谅山,打一场保家卫国的浅纵深的机械化大会战。甚至,各部越军几乎没有团以上向北机动动作。


42dae9aa3d80bf2ff2959b03d0d558ca.jpg
攻占谅山。

在越北山地牺牲第3师,主力留在原地待命,越军高层战略决策看似诡异,实则无外乎三个企图:

其一,以奇兵在北方边境拖延了战争时间。越南也就有了等待国际局势变化,等待中国谈判的机会。

其二,期待我军急躁南下,拉长战线,最终在河内以北、太原、宣光、北江等广袤区域胶着我军,激化战争升级。

如此,我国北方面对苏军的国防压力必然加重。

其三,越南雨季将在4月来临。

雨季之下,无论进退,在层峦叠嶂、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或者在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越北平原,气候将极为不利于半机械化半骡马化的大兵团作战。

说到这里,我经常会想,为什么那么多的军迷在关注战争,却不太爱去分析与战争息息相关的地理、气候、政治、外交、大势以及风土人情呢?

所以,3月5日,我军占领谅山即刻下达全面撤军命令,在军事战略层面理解,可谓非常正确。

其实,在撤军阶段,我军与越军的作战,也侧见了两军高层心照不宣的默契。

于是,谅山战役为这场战争划上了句号,我军赢得了惩戒作战的胜利,而越军同样也得到了战争的转机。

再于是,在各自的频道,大家也都有了兴高采烈的胜利。

最新点击可阅: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1: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 | 世上没有“投名状”——中越边境战争四十年闲话

                                                                                                   


橡树 | 世上没有“投名状”——中越边战争四十年闲话





d4eacedd8e2bb8b93792f5c4270e341e.jpg
1979年2月,河内街头。

前记:战争,对于平民而言,和血有关,和浪漫与理想毫无关系。

两年前,我经常和参加过对越作战的老兵联系,看他们写的零散的回忆,在语音、电话里听他们讲述各自在战争中的遭遇。

他们讲述着过去,往往平静开始,时而哽咽,时而无语。

转眼,已经是2019年2月了,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四十周年。

当年参战的他们已经老去,他们的孩子已经成熟。偶尔,他们会在我的朋友圈留言,会谈到那场战争,心境依然是那般的感慨。

在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四十周年纪念日,越南举办越南北方边界战役,及中越边境战争四十周年的研讨会。

此时此刻,越南人同样感慨万千。

94ec7746a5d2c8f06075882a61fce0cd.jpg
1979年2月,河内街头。

1979年,这是对中国影响非常关键的一年。

中国在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刚到1979年,中美在1月正式建交,中越边境战争就在2月月爆发——每个事件都有必然的联系而不能孤立去解析。

如是只看到中美建交和中越边境战争爆发,人们势必认同类似“投名状”的传闻。

如是再看中国在1978年作出改革开放决策,以及最初改革开放遇到的一波三折的阻力。那么,那场战争就有着更复杂的意味。

既然在当时情况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不可能寄希望于苏联。

那么,改革开放的决策者自然只有选择和美国合作,寻求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这不简单是“投名状”的问题。这是特殊环境下的二选一的选择题。

何况,在中国做这个选择题时,还有着赫鲁晓夫苏联为榜样的前车之鉴。

在更早1962年的中印冲突中,赫鲁晓夫苏联就选择支持不同体制的印度,而不是同一体制的中国。所以,中国决策出兵南方,无非彼此彼此。

当时,中越边境战争直接打击苏联越南同盟,表明中国态度。国内存在的、强大的改革阻力自然也就被断绝了退路。


毕竟当时两大阵营的冷战并没有结束,中国毕竟是和苏联、越南同一体制的国家。而苏联和越南同盟在纸面上的对手,正是美国。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看一下越战。


0d262cff5ce3222e2e1a375248d96c7b.jpg
越军的单兵火箭筒和全民皆兵。

很多人知道越战但是根本不了解越战。

通常,人们愿意理解这场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是北越按照游击战去苦战多年,屡次打败美军,最后逼迫美军撤军而取得胜利。

然而,事实正是相反。

越战中,越南人确实在连战连败几乎崩溃的前夜,在美国、苏联、中国的战略博弈的空隙,出人意料地滑到了最后的胜利。


越战爆发和扩大化期间,在欧洲冷战加剧和中苏论战背景下,最大力度去支持北越撕毁日内瓦会议签署的停战协定,借道柬、老国境,发起越南南方革命的,应该是苏联而不是中国。

苏联支援北越进行南方革命的武器、物资,源源不断借道中国。

当然,出于对中南半岛出海口的期待、共运大局、中越高层私人传统关系等角度,中国也为越南盟友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和牺牲。

但是,中美在朝鲜战争本来打得头破血流的关系,确实也在这场冷战中的热战中得到较为完善的修复。

进入19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到核战争边缘。


ddca4a73b31a4b60738befa2b8ee7d77.jpg
北越地区的越南汽车兵。

经历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已经让北京有了重新的评估:

对苏联军事力量增长的担心,是改变中国对世界事务看法的主要因素

1972年,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这段看似简单的往事,既是泾渭分明的冷战大格局下石破天惊的大事件,更是北京当时两霸中争取一霸联美抗苏战略走向台面的公开实践。

这一消息对于苏联而言是个意外。对于北越黎笋集团而言更是非常意外。

那一年,中国和英国修缮外交关系,与日本建交,同时也陆续与英联邦其他越战参战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建交。


当时,据《黎笋谈越中关系的报告》记载,黎笋闻讯中美高层即将会晤后隐忍怒火,回应:


同志,你愿意说什么都可以,但是我仍然不会跟从。

同志,你是中国人,我是越南人,越南是我自己的国家

不过,尼克松访华,双方高层必然就寻求结束越战进行秘密会晤,这也不是黎笋一厢情愿可以拒绝的事情。

可是现实如此清楚,辽阔的中国国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言犹在耳,国际形势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使得正在“革命”兴头上的北越,反应近乎失去理性。


0f59b1ad7bfdd83695f0228f2cf6173e.jpg
北越地区的越军军官们。

1972年3月,北越动员几乎全部武装,冒险对南越全境发起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袭击,即复活节攻势。

北越这次攻势,客观上代表了黎笋集团对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态度。

然而,这次北越倾力出击的攻势,却遭到美国在越战期间空前严厉的反击。

美国加大了在越南的军力投放,寸土不让反击北越地面攻势的同时,更以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境轰炸,派出舰队全面封锁了北越港口。

于是,北越在越战期间发动的最大的复活节攻势应声崩溃。

这次惨败,北越几乎完全丧失丧失了战争能力,可想北越黎笋集团心烦意乱而愤怒不堪。这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入美国期望的和谈的轨道。

北越期望统一,不想谈判。

可是,此刻迫于内外交困的现实,他们又不得不选择谈判。

如此一来,他们对中国会是如何的看法?不得而知。

1971年到1973年,是中国向北越援助最多的3年,几乎占总援助的一半。此后,中国援越开始减少。

1973年,迫于现实而不得不谈的北越、北越南解同盟与美国、南越在巴黎签署和约。


2a7ab5031d720796b8a3de9990d5dea8.jpg
在北越山地演习的越军。

然而,这时尼克松再选连任总统,美国则把外交重心放到了与苏联谈判核裁军的各种条约和协定上。随之, 美苏冷战出现缓和。

这时,中美关系、苏美关系对越战局面影响更为明显。

1974年,中国海军打响西沙群岛保卫战,同期,美国按照巴黎和约全面撤军,越战也就完全变成了越南人的战争。

同时,这一年也是苏俄紧锣密鼓支援北越和恢复北越军力的一年。

苏联不仅加大援助各类物资,甚至还援助了当时苏联国宝级的最为先进的米格-27战机和СА-75、CA-75M防空导弹系统。

北越用苏联支援的米格-27战机和СА-75、CA-75M防空导弹系统,彻底制服了本来占据上风的南越空军。是军史公认的北越取胜越战的主力兵器。

无疑,北越对南越最后的兼并战争,正是靠着苏联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的。

而1975年北越统一越南前后,正是中国处于文革最后的政治、经济低谷时期。

彼时,苏联对越南的能源、交运、通讯、农业、渔业、商业、工业、教育、高科技等等,继续进行全方位的援助。

苏越关系继续升温,使得苏联得以在中南半岛拥有了控制南海的军事基地。

这时的越南,客观上助长苏联军事力量增长,成为了事实上苏联包围中国的东南亚锁钥。


97aeb4586835edc7a9c43db2c6c295f7.jpg
向中国边境抛掷石子的越南人。

到1977年,统一后的越南与改革开放前夜的中国举行边界谈判。

这时,继中南半岛出海口早成泡影后,南海分歧,成为这次边界谈判不欢而散的重点。

可能当年海军如有足够的战力,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主战场大概率会选择在海上。


南海分歧,是越战之后横在中越关系上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碍。

即便现在,俄罗斯与越南在南海的合作也在持续进行,俄罗斯援助越南的主要针对航母、军舰的苏30战机,同样也在南海巡航。

谁说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确实颇有道理。

要改革开放,要打破苏俄炮制的南海锁钥,还要维持南海、南疆的领土主权。在1979年,无法骑墙,只能选择。

何况战端一开,国内既然有了选择,为大势所趋,当时对改革开放理解不同人,也得为大局搁置争议,团结踏上一条与苏联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

可见,那场战争还真不只是“投名状”那么简单。


最新点击可阅: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 | 在四十年后,回望那场中越边境战争

                                                                                                   

橡树 | 在四十年后,回望那场中边境战争



fa10c271073577023184499566f890ce.jpg
当年帅气的年轻人,如今已是老大爷。

1979年2月17日,是中越边境战争爆发日。至今,正好四十年。

这是一场很难书写的战争,也是我最早开始系统写战史涉及的一场战争。

可是,等我在后来广泛涉及本来熟悉的军阀混战、抗战、内战、朝战、越战等等战争,这才有所感慨:

又有那场战争容易书写啊?

现在网络写战史的很多,绝大多数注重熟悉且有趣的、独立的、神秘的战例、人物、事件等碎片化的东西。这样写作不难,且轻松,讨巧。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同样如此。

可是,毕竟战争研究不是多数人的专业。人云亦云,又有几人愿意真正去了解这场战争呢?

正逢这场战争爆发四十周年纪念日,我简扼阐述我个人对这场战争纯军事的理解,与同行朋友权作周末茶叙。

看过我写的越战系列的朋友都知道,越南在越战胜利,并不是纯粹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冷战格局下大国博弈的政治结果。


2bd9cdd365d6d75974e03fa5bc5a44f4.jpg

越军王牌军308师的战术资料照片。

所谓手把手教越南人游击战的传闻,不过小说。

越战期间,中苏关系每况愈下和中美关系逐步复苏的现状,也初步撕裂了冷战时期看似铁板一块的中越关系。

越战期间的越南,对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的影响尤为深刻。

历来,坊间甚至亲历者,对这场战争都有着既熟悉也陌生的迷茫:

有把这场战争看成是“自卫还击战”的,也有看成是支援红色高棉的,看成是遏制越南崛起,看成权力博弈的。

如是单独抽出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这个单元,就零星碎片来见子打子,这些想法可能都是最合理的想法。

然而,如果把这场战争放回全球冷战格局,在二战结束后的共运史、印支半岛独立史的整体环境去看,这场战争就会衍生很多有趣的问题。






在北越撕毁巴黎合约发起统一战争后,中美关系不断升温,苏越关系也在不断升温,于是,中越外交实际上已经被逼到死胡同。

所以有人把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称为第三次印支战争。

可见,如果系统看二战前后到越南统一这一段历史,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与越法第一次印支战争、越美第二次印支战争并列,被称为第三次印支战争。其实无不道理。

1979年,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走到一个临界点。

中苏论战、朝鲜战争、中印战争、中苏边境冲突与压力等等事件给中苏关系极大压力。而越战结束,统一的越南出现,以及越南背后苏联的阴影,更是最后一根压垮中苏外交的稻草。

在上个世纪流行包围说,基本如此。


55041e113e3bf1b0ed2472ed91e31ccd.jpg
对越作战新闻照片。

对苏联的彻底失望、关系疏远,再加上国内亟待复苏经济而推动的改革开放,都可以看成是这场战争的催化剂。

当然,在当时柬埔寨红色高棉的封闭环境下,中国、美国及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可能真的不知道柬埔寨到底发生过什么。

中国、美国及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心照不宣的,苏联有苦难言的,面对的都是一个现实: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确实是打破世界冷战格局的最为关键的战争。





1979年3月,中越边境战争字面上结束的当月,苏联向中东输出革命的主要阵地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正式和约,决然抛弃苏联。

对此,美国立即慷慨给予埃及经济和军事援助。由此,埃及带着她的苏伊士运河加入西方阵营。

同样就在这一年,毗邻苏联的阿富汗亲苏政权垮台。旋即,另外一场让苏联致命的战争——阿富汗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还在后来继续发酵,使得苏联维系其阵营的“有限主权论”得以全面、空前的破产。

由此,在1990年之后,苏联阵营诸多国家最终先后放弃了主义,转向较为实惠的国家利益为主题的政治诉求。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之后,中越边境频繁大小鏖战至1990年代。旷日持久的中越边境作战和阿富汗战争,更是让苏联无法止血的创伤。

现在有迷恋文革的朋友喜欢研究苏联败亡,总结出很多空洞无聊的为什么。其实,如是系统去了解那段历史,便可以得出很直接的答案: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敲响了冷战的丧钟。





f7701a7a300b87d4ed43e9b648b6ec43.jpg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都属于泛华夏文明圈的同文同种的亚洲国家。

胡志明更是亚洲共运鼻祖。

据不完全统计,越战期间,两国以兄弟相称,中国予越南盟友援助折价达200亿美元以上。

所以,无论中国还是越南,直至今天,非常难以全面描述这场尴尬的战争。

当然,1979年2月17日爆发的这场战争到底谁取得最后胜利,中越战史专家都有自己的权威主张。

不过,喜欢战史并不太看重结果,而是更关注过程。

这场战争有三个战场,一个是昆明军区主导的西线云南至老街战场,一个是广东军区负责的东线广西凉山战场,以及东线广西高平战场。

其中,广西方面的两个战场,则是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场。

这是亚洲迄今为止最后一场大炮轰、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大炮轰完接着冲的朝鲜战争模式的传统战争。


d7b7945e68aa18a2551640a78a8616df.jpg
对越作战,炮兵成为克制越军最有效的主力。

这场战争,越南人在老街战场投入了316A师,在凉山战场投入了由南越游击队升级的第3师,属于越南军队野战部队。

越南人其余投入部队多是经济师,地方民兵、武装公安等。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些经济师、地方民兵、武装公安等作战人员,很大部分都是在1975年陆续退役的有实战经验的老兵。

此外,越南同样奉行兵民一家,全民皆兵。

由此,当越南人放弃浅纵深正面阵地,回避中国军队正面钳击,侧翼穿插等传统的大兵团攻击锋芒,转进山地、密林,分散作战之后,使得外线作战的中国军队面临很多战前没有预料的麻烦。





重炮,成为中国军队决胜利器。

当时,中国军队列装国产重炮,榴炮营建制有包括152重炮在内的18门炮。越南边防部队则列装多国制式重炮,榴炮营建制仅5、6门炮。


如到师、军和战区规模,双方炮火就要加大到7:1的悬殊,算上后勤保障,实战的炮火悬殊甚至还要更大。

因为较为充分的备战,中国军队炮火充足,经常以小时计对目标阵地予以覆盖性炮击。

北方越南人大多没有经历过如此烈度的炮战,实战中,越南人在堑壕、工事躲炮,很多人缺少放炮经验而被活活震死。

这场战争中,中国方面以绝对领先的重炮优势打开最初的主动。

此后,受战线前移,及中越边境复杂地形、地貌影响,炮群作用有所降低,而作战控制也多以城镇要点和交通线展开。


7fa37a3ba337b02004d1923e1cb12fec.jpg

熟悉本土地貌环境的越南军小分队。照片可见当时战场极端复杂。

如前文所述,越南奉行兵民一家,全民皆兵,又有很多经历实战的战斗员。

实战中,越南人分拆主力为连、排、班、组甚至更小的作战单位,在预计攻击的道路、战术要地等布置地雷,以明暗、交叉、侧射各种火力预先设置射击诸元,都使得经过文革,缺少战训的中国官兵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尤其在战争初期,中国官兵往往在炮火急袭后发起规模化步兵冲锋,排、连、营甚至团主官都会当先振臂高呼,一马当先。

他们往往率先成为目标而阵亡。

于是,混编有大量新兵的作战部队必然混乱,使得战斗伤亡更为惨烈。





这是一场战术与时代完全无法匹配的战争。


在引为教科书的东溪穿插战中,当时,广东军区以59式、62式轻型坦克搭载步兵,组建穿插集群,意图穿插敌后分割越军。

然而,这类坦克侧装甲薄弱,机动性极差,在丛山峻岭狭小道路穿插前进时,沿途受到越南人无数的明暗火力点与武装小分队袭击。

越南人的战术小组多配属了RPG7火箭筒。一弹正中,即可毁灭一辆坦克。

当时中国军坦克通讯设备落后,指挥官坦克多以双天线为显著目标,成为越南军首先伏击对象。

后续坦克只好把中弹燃烧的坦克推落山涧,至于搭载步兵,牺牲更为惨烈。


839af059d4f2891fb7e3ef2f02380305.jpg
那场战争常见的59式、62式轻型坦克搭载步兵图片。

一路穿插到达目的地,穿插集群步兵全部损失殆尽,仅存5辆坦克到达。而后,在无步兵掩护下,这5辆坦克坚持3小时后,和正面攻击到此的大部队会师。

这一战例,足可检验朝鲜战争模式的战法的落伍。

现代军队作战极难明晰战线,通讯更是极为便捷。坚持认为“神兵天降”,无疑一厢情愿。

此外,一这次穿插看似“擅用兵法”,巧胜对手,然而,穿插集群最后付出极为惨重代价到达目的地,未免得不偿失。

在没有步兵配合下,5辆坦克可以坚持3个小时之久,可见越南人对该地区并不看重,其战术价值和这次穿插的战术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我查阅很多关于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资料,每每现实与朋友在茶桌、酒桌闲聊这场战争,感触最深,唯有惨烈。





9bc9e257845d785c86b351fac86c3605.jpg
谅山街头巡逻的中国官兵。

战至3月4日,广州军区部队万炮齐轰,攻克谅山,是这场战争影响最大的事件。

而谅山距离这场战争最初发起攻击的中国广西凭祥,直线相距不过28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在北京四环正北点驾车到北京四环正南点的距离。

而谅山相距河内,尚有170公里。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至今都会出现一种兴奋的误判,认为打下谅山,河内指日可下呢?

谅山是北越山地城市。往南不过50公里,就是北越红河平原。


北越山地地势、地貌、植被极端复杂,道路交通极为不便。对中越双方而言,谁要越过这一区域作战,谁就会面临不堪重负的后勤,面临对方精锐以逸待劳的反击的风险。

是时,越南在苏联建议、支持下,已经由柬埔寨快速调集了越军最精锐308师等多支主力,配备苏联支援的冰雹火箭炮等,梯次配置在红河平原及河内外围,预备决战。


9d490dbe015c7635eba3b54b311b763e.jpg

BM-21火箭炮演习场景。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前苏联向越南空运了50门BM-21火箭炮,即冰雹火箭炮作为河内守备火力。

中越战争打到3月4日,如果战局持续下去,中国就必须增加军队投入战场。

而此刻,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正在北方,沿黑龙江、内蒙古到新疆,枕戈待旦,警戒苏联可能的突击。

同样,越南如以其精锐进入越北山区争夺谅山,同样面临中国军队南下河内类似的风险。

打下谅山,高层双方都在观望,都在克制。


所以,这才有了3月16日完成的大撤军。





撤军,中国是通过新闻向世界发布的。同时,越南也向世界发布了收复失地反攻。

这是高层之间的一种默契。

这一阶段,越南由柬埔寨调回来的部队并没有参与追击作战,一路尾随中国撤军。双方主力保持着克制距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作战。

但是,因为撤退机密通过新闻发布,双方次要部队还是屡屡发生激战。

现在回望四十年前的中越边境战争,谁能说谁胜谁败?

某种意义上,这场战争更像是中越双方为曾经的越战,为曾经的关系,进行一次梳理,一次总结。总之,之前希望的中南半岛出海口已成虚话。

也因为这次战争赋予太多世界格局、外交和政治的意义,所以,至今谁也无法以纯粹的军事视角,在战略层面去彻底看清这场战争。


6bd750cc0452a4fcd227f70e60277898.jpg
1984年10月1日蛇口工业区彩车通过天安门。

一方,以教训为目的,在自己的频道上高奏凯歌。

同样,一方也以守土为目的,在自己的频道上庆贺胜利。

可见,双方攻守有序,都取得各自的战略目的。战后,两国群众都是爱国情绪空前高涨,空前团结。

中国就此彻底远离苏联,开始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

至今,越南同样也迎来了改革开放。

由此看来,这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



最新点击可阅: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