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基督徒的世界不会有懒虫,也不会有胆小鬼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10-28 0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基督徒的世界不会有懒虫,也不会胆小鬼



                                                                                                   

17938ee56f1662f9ebc5dcc69ea4b8fc.jpg



圣经一再提醒人,“不要爱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事情,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翰一书,2.15)”。“这个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翰一书,2.17)。”事实上,耶稣给一名有钱人提出了建议,“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路加福音,18.23)”

这些启示性的话语,属于认识论意义上关于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观念秩序。面对这样的启示性话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比如我们是不是就此放弃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呢,比如是不是人在活着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做,专心等待上帝来临呢。

从人的习惯性观念秩序的层面看,一个人面对上帝的这种启示性观点,通常会走向两种理解方式,第一种理解方式属于那些暂时还不相信上帝话语的人们,他们会认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拥有更多的财富,必须尽到一个人管理这个世界的责任。第二种理解方式属于那些已经相信上帝话语的人们,他们会认为财富不重要,重要的是倾听上帝的启示,因此一个有信仰的人不必把时间精力花在追求财富上面。

两种理解方式是背反的。由此,很多问题都能够在这里提出。

一个人要理解这些话,得先建立一个观念的前提:人是会死的,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只有经过死亡,人才能走进永恒。

一个人对死亡问题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思考死亡问题,如果一个人认为人活着就是要在这个世界上占有物质,消费生活,为什么他不爱这个世界呢。

但如果一个人意识到了挥之不去的死亡问题,他就有可能开始思考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开始思考人的永恒的意义。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对死亡问题的思考,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相信耶稣复活的解决方案才是我们人类思考死亡问题的唯一选择。如果我们拥有复活这个前提性的观念,那么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圣经劝告人不要爱这个世界和其上的事,因为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这个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是短期的,热爱这个世界会让人失去永恒。相比于永恒的生命,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显然是因小失大,显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对于一个暂时不相信复活的人而言,重要的问题不是劝勉他放弃财产,不是提醒他不要爱这个世界,而是要首先为他祷告,祈求上帝打开他的眼睛,激活他的心智,让他兴起对死亡的思考,让他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胜过死亡的唯一方案,是耶稣复活的恩典。

如果一个人始终无法接受耶稣复活的事实,那么我们所有的关于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的讨论,都不过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教训,即便是一个人真的有可能做到放弃财产,施舍穷人,也不过是一些好人好事而已,而所有的好人好事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人类自我为义,自我升高的企图,都是一些伦理意义上的偶像崇拜。

反过来看,是不是每一个思考过死亡问题,而且相信生命依靠耶稣的复活走向永恒意义的人,都能理解这些来自圣经的关于人和世界的关系的启示呢。

不见得。由于人性的关于眼目的情欲的有限性先验存在,由于人性趋利避害的特征,由于人的认识论习惯先验地处在一个路径依赖之中,一个人很有可能表现为,话语上理解,但行为上不稳定;心灵上理解,但身体常常背离。更重要的是,认识论的习惯性观念通常隐藏在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这种观念秩序意义上的错误,往往连自己也不曾察觉,圣经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隐而未现的罪”,即由于一种先验性的观念的错谬所导致的路径依赖。比如当我们遇到了苦难,我们习惯性的想到归隐。比如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的想到清贫。因为归隐和清贫之类的传统观念在内在理路上隐含着一种优美的道德想象。有时候这些道德想象来自于儒学,有时候则来自佛学,有时候则来自道家,这正是我们的儒释道传统。作为一个说汉语的人,无论你承认与否,你的先验的观念秩序都在这个传统里。

所以,当一个已经简单相信上帝的人面对“不要爱这个世界”的启示性话语,他很有可能理所当然地根据自己的传统的习惯性观念秩序,放弃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因为任何意义的放弃,不仅有着传统之美,而且意味着某种如释重负,而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避免地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和苦难的打击。

所以一个人会这样想,既然上帝启示我不要爱这个世界,那么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把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激情和使命都放弃了,这种放弃在一个人的判断力之中,就会被自我赋予一种信心的特征,而不大可能是一种人性的回避与懒惰。

但这种放弃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圣经同时启示我们,每个人必须背负十字架,必须在一种重负的状态,向着标竿奔跑。任何意义上的放弃都是人性的懒惰,任何意义上的回避都是人性的怯懦。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一个人选择放弃和回避,并非一个人错误的自由选择,而是受到了他的先验的观念习惯秩序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必须直面自己的人性论和认识论,思考自己的错误,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观念秩序展开一场彻底的破碎。某种意义上,这种心灵的破碎有多少,一个人对上帝话语的启示的理解就有多少。

我们的辨析到此为止,会出现一个困境:

一个不简单相信上帝启示的人,一定会被这个世界困住,人类的习惯性短视,将会毫不犹豫地埋葬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这样的人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勇往直前,但所有的劳作可能都是一场虚无,人们将会因此丢失掉一个人本该拥有的永恒的意义。

一个简单相信上帝启示的人,一定会被自己所拥有的习惯性观念秩序困住,人性的观念习惯,人性趋利避害的特征,将会毫无疑问地让一个人死在他的观念习惯里,虽然这个人对圣经倒背如流,虽然他一直在坚守一种祷告的生活方式,但他却因为对自我的深层次的有限性缺乏反思和撕裂,丢失了勇气和毅力,也因此丢失了通向永恒的可能性。

合宜的状态,应该是既要简单相信上帝话语,又要肩负上帝赋予的使命,刚强壮胆勇往直前,时刻保持一种征战的状态。

我们这个世界找得到一个真正合宜、完全合宜的人吗?

当我们的问题意识来到这里,我们起初的那些针对不信之人的道德教训,就变得无足轻重,而关于已信之人的责任和勇敢的命题,就变得无比重要。

这才是我们思考的主题,是我们的工作。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人群里,是找不到一个懒虫的。所有人都非常勤奋,非常勇敢。基督徒的世界不会有胆小鬼。我们对这个世界,肩负着一种责任,使命和激情,但我们知道我们的目的之地并不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闪而过,但我们的光将会持久地点亮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们的盐将会持久地给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带去生命的味道。当我们身上的光与盐不再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道德教训,而是我们生命的直觉能力,我想我们终于可以羞涩地对主耶稣说,我是你的使徒。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