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崇福史话|十里官塘,你可知这里曾先后建造十三座跨塘高桥?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9-2 15: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崇福史话|十里塘,你可知这里曾先后建造十三座跨塘高桥?


                                                                                                   
6ec783d9fb81da09e64ea49d709b1ec6.gif


  运河又称官塘、漕渠。自唐贞元起通漕运,除元至正十九年(1359)与清咸丰二年(1852)曾两度改海运之外,至清末一千多年,江浙所运由淮泗输京。明清两朝都认为“东南为财赋之区,西北为用兵之地”,运河又称运粮河,即所谓漕渠。沿塘的牵道,俗称塘路。


a00b7414e9574f229155b178c02ab9bc.jpg


  崇福地处杭州嘉兴间中点,“泽通运漕,陆走轮蹄”,又是驿路所经。运河如带,飞梁若虹,十里官塘竟然先后建造起十三座跨塘高桥。


            第一座南桥

            又名万岁桥,是唐代连接运河东西两岸语儿市与义和市的唯一枢纽,也是我市境内有志可查最古老的桥梁,相传由唐代尉迟敬德督造。北桥又名永安桥,建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桥面六条巨石并排铺设。南北二桥均为梁式石桥,高峻雄伟。


11e297b01c7dfc83d3f6add7645143e1.jpg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让位给养子赵眘。这位出生在嘉兴的孝宗皇帝赶去杭州接位,龙舟经过崇德时,穿过南北二桥无须落帆,一路锦帆高挂,韶乐悠扬而去。元人《语溪赋》有“南北二桥,横跨虹霓”的赞辞,志称“邑市双虹”,是语溪八景之一。

  除南北二桥外,建于宋代的还有松老高桥和包角堰桥,不过这两座桥宋时并非在运河主航道上。


松老高桥
包角堰桥

  松老高桥在城西南九里,相传昔有老人在此摆渡为生,五十年铢积寸累,将所取渡资建造此桥,后老人化为松,桥因此得名,颇有几分神话色彩。

  包角堰桥俗称南三里桥,原是承接塘西东流之水的堰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由道民余智超,姚富率其徒所建。



             义济桥


到了元代,崇德又出了个急公好义之人,他叫吴英。元贞元二年(1296)他先在运河西岸创建延陵义塾,请老师来教两个儿子与乡里子弟。后义塾扩展搬迁到运河东岸。为了方便学生出入,他在南北二桥之间修建义济桥(俗称中桥,今春风大桥位置)。

  改作南北市河的隋运河故道,原有南中北三桥,后北水门内外建镇安桥(俗称北水门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和迴澜桥(建于明代),南水门内外建联薰、迎薰(后改为解放桥)二桥,均建于清初,七桥分别建造于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实属难得。


5789471fb866b8abc83e34a7a59de8d8.jpg


  水边是家,桥头是家,船里是家,江南古镇,水乡人家。每条河都有往来的风帆,每个河埠头都有浣洗的女子,每座桥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座桥乡人相信都有桥神菩萨护佑。
 
  崇德乡风,小孩周岁有过五桥的习俗,由娘舅或长辈手抱,从家门出发过五桥而回,但不能走回头路,其中必定要走过万岁桥、太平桥和保安桥,以保佑孩子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司马高桥,旧名南高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明末谈迁有《司马桥经吕通政旧居》诗。清乾隆十四年(1749)邑人沈廷槐重建,同治三年(1864)毁于战火,光绪二年(1876)县令余丽元重建。


e6714b0c92c9db9b3d9a75481b11bf5e.jpg


  司马高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用花岗岩、紫砂岩两种不同颜色的石材构成,拱圈以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长约29.4米,宽3米,净跨9.7米,拱矢约5米。南北两堍各有28级石阶,走势陡斜,桥顶面正中嵌一圆形浮雕图案的长方定心石。两边凿有石椅,供行人歇脚,四角望柱头上雕着两对灵动可爱的小石狮。

  司马高桥北面直对小南门上的雉堞城楼,桥南连通临水而建的城南旧街。运河之水在桥下东流而去,向北为绕城运河,往东注入中沙渚塘。拱桥与它的倒影组成一个完美的圆,这座崇福十三座跨塘古桥的唯一幸存者,给我们留下一抹运河水乡的余韵,让人久久不能离去。

来源:《崇福史话》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