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橡树 | 东北军愤青三人组——东北军少壮军官们和西安事变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10-17 09: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橡树 | 东北军愤青三人组——东北军少壮军官们和西安事变




                                                                                                  




e27cc598f7120f09964da49db1f6feed.png
最新文著,点击可阅:

e27cc598f7120f09964da49db1f6feed.png
七月抗战战史新系列:

e27cc598f7120f09964da49db1f6feed.png


064ee0bd13b0e1454decc42a6aaa4ada.jpg
1933年2月,热河抗战前夜,张学良(右4)和孙殿英、朱庆澜、张作相、张学良、宋子文、杨杰、汤玉麟等在河北承德。

西安事变系列三篇: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声望急遽坠落。

到热河抗战时,东北军一败再败,张学良名声扫地,杀张以谢国人呼声日高,张学良被迫舆论,只好通电辞职。

到1934年3月张学良在武昌复出,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再到西北剿匪总副司令,东北军在外战、内战职业打败仗,更使得张学良甚至拖累东北军前景黯淡。

西安事变前夜,无论张学良在西安怎么桑拿、酒会高朋满座,收买人心,或者跺脚发誓,宣称自己爱国爱东北,总之,这位东北军最高司令官,形象一塌糊涂,再创新低。

连败连溃,丧师失地,拉帮结伙,吸毒泡妞。

——换谁长得这份嘴脸,可能都不会讨人喜欢。

千夫所指,全国、全军不满,甚至东北军内部的有识之士,为此也对张学良非议不断。

1936年7月,张学良访意取经归来,为挽回跌落尘埃的灰头土脸,仿效墨索里尼纳粹组织,开始筹备东北军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

这是东北军以忠于张学良为宗旨创办的山寨法西斯组织。

彼时,张学良深为信任的东北军愤青三人组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等人,便是抗日同志会的领头人和骨干。

张学良的抗日同志会在张学良的军队里开展秘密工作。

他们通过明暗两条线考评全军实权军官对张学良的忠诚度、服从度,以张学良嫡系东北讲武堂出身的青年军官,去调配、代替那些口出怨言的老旧军官。

早年,张学良在东北玩权术,连东北第一智囊杨宇霆都在老虎厅甘拜下风。何况一路颠簸来到西北,站在黄土高坡玩一众莽汉。

很快,一路由东北跑到热河,由热河跑到西北的东北军各级官员,稍微口出怨言,要么被撤换他职,要么被打黑枪,要么军权架空。

这样,张学良通过手下一大帮年轻的东北讲武堂系的军官们,牢牢控制了军队。

——张学良的东北军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度团结的可喜局面。

东北军愤青三人组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等人更得张学良信任。


5ceb3c766a6bf4265d0bb55b97f26f6f.jpg
张学良和他的少壮嫡系们。

千万不要以为大多数的读过讲武堂的军官就会热血报国。

民国时期,军阀坐霸一方,上马管军,下马官民,十分意气风发。

至于他们的属下,久经江湖,追随军阀时间一长,都学会并擅长对权贵屈膝献媚,转身跋扈嚣张,闷声发财。

这在民国军阀队伍都是常态。

比如西北军那些师长、军长等高级将领,几乎都享受过冯玉祥抡起膀子,用鞋底板掌嘴。

东北军当然也不例外。

相传,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张学良一旦发飙,跳脚愤怒,同样是掌掴、辱骂,如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等东北军少壮豪杰,照样被抽得眼冒金星。

只是碍于观瞻,史书少有提及。

不过,早已经习惯了传统世俗的打是亲、骂是爱的文化酱染,东北军诸多少壮豪杰、青年军官对挨打受骂不以为意。

时间一长,抗日同志会同志们对张学良更是服服帖帖。

——奴才的根本心态,便是从龙。

其实,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张学良之所以能够当上张学良,固然有张作霖儿子的原因,也和那个时代旧军人的从龙心态相关。

西北三位一体格局初步建立,实力最为雄厚的张学良急于策划筹备西北独立、分制。

为此,他的手下一众青年军官尤其激动万分。

站在领袖这个相声舞台,台上台下爱国情绪空前高涨。

一旦开说,张学良逗哏着又遇到了千载难寻的优秀捧哏杨虎城。

杨虎城,刀客出身,一根闷棒打出坐霸西北的十七路军。

在国家整军大背景下,这位日夜担忧下岗的陕西最后一位军阀决意与张学良合伙。

两人一番说学逗唱,年轻军官们憧憬万千,跃跃欲试。

坊传蒋介石秘密手令张学良不抵抗放弃东北的桥段,便是滥觞于抗日同志会在这一期间的秘密宣传。

两人说的相声扭住抗战这一核心主题,说到1936年12月12日时,终于说出一段震惊海内外的大笑话:

西安事变


a1f432cc66abcb6b1ff61ccff5c3fa98.png
西安事变主要策划、参与者应德田,和孙铭九一般肥头大耳极具网络爱国形象。

西安事变男一号张学良和男二号杨虎城都认为,按中国千年传统,拥兵自重的军阀发起兵变并无不妥,何况打起的招牌,还是逼蒋抗日。

是以,二人和从龙心切的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等“豪杰”情绪亢奋,通电四方,兴致勃勃以为天下人响应。

然而,事出意外。

张学良寄以最大希望的苏俄、意大利两国政府均回电指责、反对西安事变。

国内阎锡山、马步芳、李宗仁、刘湘等实力军阀对西安事变也是通电反对。

事变消息震惊中国,国内外文化、新闻、教育界名流如罗家伦、蒋梦麟、梅贻琦、李蒸 、翁之龙、刘湛恩、黎照寰、马相伯、朱自清、闻一多等人,更是群情激奋,撰文通电,不是痛斥,便是怒骂。

同时,南京军队嫡系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胡宗南等部,更是千里急进,迫近西安。

让张学良极度失望的是,在东北军稍微接战胡宗南部时,看似在同志会整军后精神抖擞的东北军依旧作战无力,一触即溃。

瞬间,西安局势转危,风声鹤唳。

眼见形势发展并非一厢情愿,张学良、杨虎城也好,以东北军愤青三人组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为核心的东北军青年军官们也罢,当即傻眼。

表面上,他们假装寒蝉,不吭一声,私底下,则开始八仙过海,各找退路。

张杨矛盾日渐加深,回头有空,我专门介绍。

——这里,仅说东北军愤青三人组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

在西安事变里,他们三人,可不是简单跑龙套的角色。

首先,是抗日同志会的老大应德田。

应德田深得张学良信任,是专司洗脑东北军官兵,调度清洗东北军异己分子的政治处少将处长。

西安事变之前,应德田写了一本《抗日的理论与实践》,专门辅导全军官兵爱国爱少帅。同时,他还兼任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会委员,精心为少帅在西北上位的三位一体格局,设计蓝图。

可以说,应德田是具体参与、负责西安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部队动员长官之一。

其次,苗剑秋是抗日同志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苗剑秋,辽宁铁岭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是当时难得的熟悉中日两国国情的青年俊才。

苗剑秋总是有着来路不明的大把钞票使唤,在东北军接交朋友,颇得缺钱花的青年军官们的好感。


247fa672753b5fd4b675d0187122f6bb.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王一民、齐岱、李雨林、宁向南、贾葵遗、孙铭久。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丧失东北,浑如大数被连根拔起,缺钱少粮的现实下,使得上至张学良,下到普通官兵,对广有门路的苗剑秋礼敬有加。

这位摇鹅毛扇的苗剑秋,在东北军内看似官阶不高,实则任张学良副官兼机要秘书,随手一写,就是张学良的手谕。

其隐性权力对西安事变影响少有人研究,不过,有翔实资料记载,苗剑秋与张学良耳鬓厮磨,是对张学良影响较大的亲信,同样也是张学良筹划、发起西安事变的主要襄助者。

东北军愤青三人组里,相比两位摇鹅毛扇的智囊,孙铭九和张学良私交甚深,是张学良在东北军里举足轻重的亲信。

孙铭九在日士毕业,是东北军里装备、训练最为精良的张学良卫队团团长兼任第二营营长,掌管抗日同志会行动部,是西安事变的军事行动前敌指挥官之一。

西安事变时,孙铭九和第一营营长王玉瓒等人率部冲进华清池,乱枪齐发打死邵元冲、蒋孝先等高级官员,逮捕、扣留蒋介石。

孙铭九因而名噪一时。

是以,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谈判期间,随着国共大员介入谈判,宋子文、周总等人与张学良的密切接触,东北军愤青三人组对张学良的影响急遽减弱。

当时,张学良在多次与宋子文、周总的谈判中,明显开始疏远杨虎城,并且明确排斥杨虎城关于解决西安事变的意见。尤其在与宋子文谈判细节时,以英文沟通,更让坐在一边的杨虎城极为恼怒。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随蒋介石同机飞返南京。

行前,张学良留下手谕,指示东北军如遇变故,则听从杨虎城、于学忠二人指挥。

——这纸手令目前尚无原件发现,不过是史家口碑相传。

不过,因为在西安事变时,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部分高级将领事先并不知情,对张杨事变决策尤为不满,等到事变和平解决,目睹张杨失势,蒋介石威望空前高涨,更是纷纷转向,开始向南京政府输诚。

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人心离乱,让东北军愤青三人组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判断出现失误。

之前,他们仗势张学良,言出必行,权势熏天。

然而,失去张学良撑腰,他们热血涌头,意欲浑水摸鱼,企图掌控东北军军权,以继续维持西北三位一体格局的设想,自然难以实现。


adb262935a8f9822047bc2f750639613.jpg
蒋介石和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在西安谈判后期参观汉茂陵。

维持三位一体格局前提,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等三方必须在西安事变之后新的形势下,寻找到新的平衡关系和合作理由。

然而,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等三方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均发生各自对时局的不同理解。

——张学良离开西安之后,杨虎城曾经试图掌控东北军,几番试探未遂,更为东北军保守派高级将领们忌惮。

三位一体包含了地缘理由,更包含政治诉求。这一同盟里,东北军一支独大。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关系疏离,造成东北军高级将领和十七路军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

至此,失去主帅,乱哄哄的却最为庞大的东北军对南京、延安、杨虎城和东北军的愤青们而言,无疑肥羊一只,人人渴望拥有。

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之所以发动二二事变,便是想当然以为,他们抢先动手,可以夺得东北军军权。

二二事变突如其来,东北军主要将领王以哲在稀里糊涂间,被乱军冲入家中,乱枪击毙于床上。

其余东北军高级将领徐方、蒋斌、宋学礼也在事变中被打死。

然而,在二二事变时,除却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三人指挥孙铭九警卫团汗流浃背地乱砍乱杀之外,杨虎城、东北军高级将领和周总等各方,均以明确的姿态,果断在形式上明确地完成了与东北军愤青们的切割。

快刀斩乱麻。

这次事变,操作简单、粗暴、低端,直接导致东北军分崩离析,彻底崩盘。




二二事变平叛之后,在杨虎城、东北军高级将领等各方配合下,顾祝同率黄埔军队进入西安,开始全面接收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防区。

至此,西北三位一体格局彻底瓦解,统一战线,呼之欲出。

这时,对南京、延安、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等等大大小小的山头而言,闹得最欢的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等人,顺其自然成为纯属多余的人物。

失去张学良这颗大树,又无法完成控制东北军军权的高难度动作,应德田、苗剑秋、孙铭九激情燃烧到最后,要想活命,只得开始跑路。

跑吧。

于是,东北军愤青三人组的这次跑路,为张、杨发起的西安事变作了极为戏剧化的注脚:

后来抗战爆发,满嘴抗日的东北军少壮豪杰孙铭九摇身一变,跪在日寇膝下,成为响当当的铁杆汉奸。

他对驻防鲁南的东北军于学忠部下策反投敌有功,为日本人重用,升任山东伪保安副司令。

多年以后,孙氏好吃好喝,混等至2000年,这才死去。

当时,一些媒体以"骊山捉蒋立大功英雄孙铭九病逝"为题,对孙铭九死了作了报道,颇为今天为昨日之笑话。


37fbe0a09cc548eb39137f7bb977ed46.jpg
晚年孙铭九。

应德田同样也在抗战爆发后跪在了日寇膝下,专司对抗战分化、瓦解的宣传。

后来,他升任伪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此公极具辩才,在为自己当汉奸洗地,口称他之所以当了汉奸,完全因为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迫,受国党迫害,走投无路,只好投日。

后来,此公同样好吃好喝,混到80高龄这才死去。

至于苗剑秋,他在西安事变前后,尤其谙熟抗日,爱国,喊口号。

在二二事变之后,苗剑秋潜逃离开东北军,携带妻子和家产,一溜烟直奔日本,摇身一变,当上地地道道的东京良民。

抗战爆发,此人筹办《自由中国》月刊,以舆论助战日军,对正面战场和重庆政府辱骂、挖苦、讽刺不断。

——不过,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早在1930年左右,苗剑秋就已经入籍了日本。

此人可谓极端分裂,作为日本人,跑到中国吆喝抗日爱国,实属不可思议。

后来,抗战胜利,苗剑秋因为是正宗日本人,倒算不上是汉奸了,因而,这位日本人得以平安渡过余生。

看着响当当的东北军愤青三人组,喊足抗日、爱国的口号,却在抗战爆发之后,摇身一变,不是当上日本人,就是当上了汉奸,实在不知道当年的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想如何。
历史,有时候真是幽默。

读与写,均不容易。既然看完,有空有闲,还望支持、鼓励橡树原创。多谢。

e27cc598f7120f09964da49db1f6feed.png
               
e27cc598f7120f09964da49db1f6feed.png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