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論壇
文莱简介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是个盛产石油的国家,经济状况颇佳,位于婆罗洲北岸,南中国海南岸,亚洲东南部。整个国土被马来西亚所分割、环绕。全国共由四个区组成:文莱-穆阿拉区、都东区、马来奕区和淡布隆区。各区设区长分别负责区内的日常行政事务,由内政部办公室统筹管理。区下面设乡,乡长由政府任命,乡下面是村,村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人口39万(2008年)。其中马来人占85%,文莱华人占11%,其他种族占4%。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传统上,文莱是一个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国家,其经济主要建立在传统农业和沿海渔业的基础上。随着20世纪初叶文莱境内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后,文经济主要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的出口。近年来,文莱政府逐步加大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部署的力度,力求改变经济过于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模式。经多年的努力,虽然目前其经济结构还以油、气收入为主,但正逐步开始由传统的单一经济,向渔业、农业、运输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多种行业组成的多元化经济模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文莱经济总体走势特点:经济结构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文莱经济的主要支柱,占文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66%和出口收入的93.6%。文莱石油已探明储量约为14亿桶(预计可采至2020年),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3200亿立方米(预计可采至2035年)。石油产量在东南亚居第三位,天然气产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位。由于文国民经济高度依赖油气出口,经济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影响很大。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东亚金融危机影响,文经济发展减缓。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文莱油气出口收入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幅度增加。文莱2005年GDP中,油、气行业占GDP的比重为66%,非油、气行业占34%(其中国有企业为15%,私有行业为28%)。以2000年为基数,从2000年至2005年,文莱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2.5%,石油行业增长率为1.8%,非油、气行业增长率为3.4%。
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 后伊斯兰化。其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从爪哇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在14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1971年,文莱与英国重新签约,规定除外交事务和部分国防事务外,文莱恢复行使其他所有内部自治权。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独立以后,苏丹政府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重点扶持马来族等土著人的经济,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文莱目前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文莱奉行不结盟和同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应相互尊重。1984年2月24 日加入联合国,重视联合国作用。1984年1月7日成为东盟第六个成员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密切。视东盟为外交基石,主张通过东盟实现地区稳定、繁荣与团结。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成员(ASEM),重视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对区域性经济合作持积极态度,主张各国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认为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和地区组织应在维护和平、保持稳定和促进发展中发挥作用。支持联合国改革,希望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和活力,认为安理会改革应多倾听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重视同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关系。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间的关系,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此外,还是英联邦和不结盟运动等国际组织成员国。1993年12月9日加入关贸总协定,1994年4月15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近年来,文莱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2000年,成功主办了第八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成功主办了第七次东盟领导人会议和第五次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2002年,成功主办了第九次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