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失传的老手艺,很多人都没见过!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5-20 2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失传的老手艺,很多人没见过!





来源:搜狐网

9895a6bb3eb232c41ccdb110b082abd4.jpg

人类
一路走来
忙忙碌碌
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
洒下汗水
洒下星星点点的智慧之光
我们淘汰旧的
创造新的
生活越来越好
越来越文明、时尚
所以
或许很快
这些
就要消失

下面这些,认识吗?记得吗?
如果没有印象,
问问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
或许,他们会给你讲述
一个那个年代的故事。

锔 [jū]
上千年的历史


0b1a79dfb0f3ed7e7df5d6dde00b5c8b.jpg


可能很多朋友连这个字的读音都未必能念准确。然而,它却是一个民间老手艺——锔碗: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很多80、90后的朋友可能很少听说,更别提亲眼看见。

说实在的,在当下这个快消费时代,一个碗破了,肯定就是直接丢进垃圾桶,再去买个新的,但是在过去的百姓人家,打破了的碗是舍不得扔掉的,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接着用。

锔,就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把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就像这样:


b5e8ac2cd9f6c04ab87acc16d4c93208.jpg


         因为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才会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现在人人常挂在嘴边的老话儿。


弹棉花
弦断无人续


e70b1229d4ad5f9e6b27f8d6db241f73.jpg


          弹棉花,现在用来形容很难听的音乐。或许是因为以前弹面花的声音确实单调,嘈杂。


          但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睡起来也是格外厚重踏实。

箍桶
淡出记忆的手艺


a9e116108ab23da27090295aa069ef4d.jpg


           很神奇的一项技艺,我始终不明白,那些老匠人们是怎么样把一块块毫不相连的木头,箍在一起,成个桶状,美观、大方,隐隐散发着木头的清香,而且还很实用,不会漏水。


磨刀人
凝固的记忆


8cced2e35e0058f62b4b7c82b5b7f79f.jpg


           “磨剪子,锵菜刀。磨剪子,锵菜刀。”这个调子想必很多人还很熟悉,但偶有人在哼唱的时候,也带了玩笑的味道。磨刀,把原先钝钝的刀,磨得锋利,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不容易。现如今,在街上我们已经很难见到磨刀的匠人了。


制作杆秤
快要失传的手艺


bb62d6b8f4a2468de68d6e24ae12cfd6.jpg


           手工秤,而今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小商品,在老辈人的记忆里,那是市场交易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现在,它几乎就要绝迹了,可是,我们家还有哦!


吹糖人
童年记忆


a003415bc5c7d0211d9ca4f9f0d699a4.jpg


           晶莹剔透的糖人儿,你是不是爱不释手?我知道你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更因为,它们小巧玲珑,千奇百怪,每一个都是我们心底隐隐的一个梦。


爆米花
儿时零食


08140c5b7b3fec05a35de63fd04862d2.jpg


         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声“砰”,随后就是那又香又酥的米花了!现在在邯郸的一些街头还有这些爆米花老匠人的身影,你见到了吗?


纳鞋底
妈妈的味道


57486ca1130770d1274cbedaf634ac59.jpg


          小时候还经常穿妈妈纳的鞋底,一层一层的布,通过浆糊粘起来,再用阵线秘密的缝上,很厚实,很舒服。但是,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小时候对这个不大喜欢,因为是穿久了的缘故,现在,各色各样的鞋子在货架上琳琅满目,却也找不到妈妈做的那样舒服又有味道的鞋子了。


编竹篾
爷爷的好手艺


74d210e8f31d57d5acb5f2de05072556.jpg


           跟箍桶一样,对于这些竹子了、木条做的东西,我实在是好奇,一条条细细的树枝,怎么就在他们的手下,变成了一个一个的框子,箩筐,纸条不会折吗?放东西不会压坏吗?可惜,爷爷已经去世,我再也找不到答案了。


补锅
敲敲打打又一年


19a26d5cd3c22bebda9696e657c2d14d.jpg


           以前,每家每户的锅用久了难免会损坏,丢弃也会浪费,因此就有了修锅底的师傅来修补。到现在,家家户户有了带电才煮饭设备,补锅师傅难觅踪影。


修伞匠
巧手修补


e835506bee08ff3dbbb50051d84a78f0.jpg


“修理伞!”很多人的记忆里应该不会少了这声音。修伞师傅干活手脚麻利,哪怕散成一堆钢丝骨架的伞到他手里,不必花费多长时间马上整理成形,再经过简单的几针缝补,一把坏了的伞便还原如初。一晃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这些走街串巷吆喝生意的修伞师傅日渐消失于这街道纵横,市面繁华的大城市中。


捏面人
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6cb2b07b264b51cb3d09124df1bcaf69.jpg


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现在你还见过吗?


编扫帚
经久耐用


f893781e81abf371d7b0c60e836ac33e.jpg


          院子里,爷爷坐在一小板凳上扎着扫帚,阳光柔和地撒在他的身上,那粗皱而有力的双手不时左右翻动,没一会扫帚在他手里成形了。现在,做扫帚的材料还在,可已经很难找到会做扫帚的人了。

缝虎头鞋
儿时的记忆


62df8bbeb4c170ab291e4903676603f6.jpg

早些年头,小孩一岁左右时,长辈们就会给孩子穿虎头鞋。因为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辟邪恶保平安。

虎头鞋做工复杂,虎眼、虎眉、虎鼻,都要靠针线盒布缝制而成,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

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用来表现虎的威猛。

编锅蒲
老人的必备手艺


9e0b6d6b798618050db9d1e097d63479.jpg

现在种田的少了,收割后的稻杆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值钱了,以前的稻杆对于爷爷奶奶来说那可是无价之宝,可以用来做很多很多神奇的东西,现在的种田人大多都是烧掉,浪费资源不说,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剃头匠
儿时的发型师


4666f8df5f4a95d0a61e81a295668b79.jpg

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回忆啊!时代在发展,这些老手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来来越少,老手艺渐渐随岁月远去,也许只有文字、图片和我们的记忆知道它们曾存在过。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