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不要再责怪上海姑娘了,问题根本不在她身上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2-16 16: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不要再责怪上海姑娘了,问题根本不在她身上




                                                      d92e8d4653ab10cd5094559cb6ef6ab5.gif



            以下是一段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字:

           国外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


          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99b93bbb69956e0f066ba3c401ff6ba9.jpg

           去年的这时候,澎湃新闻的一篇长文《博士返乡手记》,在各大媒体和朋友圈引发讨论热潮。而今年,一个上海姑娘对江西农村年夜饭的吐槽帖,在公共视野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引发舆论狂欢。


           这两篇爆帖,看似毫无关联,但深究起来,却是异曲同工。


          一是新闻的内核,都是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


          二是发生时间,都是返乡潮正旺的春节。


           在春节这场集体迁徙中,久居城市与留守乡村的人,携带着各自的特质,久居一室,试图共建田园牧歌式的团圆生活。不可否认,这种相聚会带来伦理上的满足,但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城乡之间被遗忘、被忽略的矛盾,在这种近距离地磨合中,不可避免地被激发:观念之争,收入之别,生活方式之差异,意志控制权之争夺……


           博士返乡,上海姑娘返城,此类新闻的背后,都是这种群众基础。


           因此,只要城乡差距一直存在,明年的春节,后年的春节,大大后年,N年后的随便某一年春节,我们的朋友圈依然会被此类信息刷屏——城市中产者来到偏远落后的农村,对当地贫困震惊无比,做出某种反应,或哀叹,或憎恶,或疾呼,或逃离。时至今日,除夕已经过去八天了,那顿年夜饭还在我们眼前,像久吃不完的剩菜,天天在饭桌上过一遭。


          而它所生发的教养论、炒作论、婚恋论,加了各式油盐酱醋,在公共话语圈不停翻炒。


          但我认为,教养、炒作、婚恋得门当户对,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它的根本就在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阶层固化愈来愈重。


           看过《21世纪资本论》的人都知道,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并且正在加剧。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


           而中国人看到这组数据,笑而不语:这都不是事儿。要说不平等,我们绝对能发出世界最强音!


          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多大?


          且看以下的基尼指数。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8年中国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91。世界银行的测算则为0.474。


         西南财经大学公布的中国2010年基尼系数为0.61。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则指出: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比国际警戒线0.4高出近一倍。



          即,前1%的家庭占有全国1/3以上的财产,底层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由于隐性福利、灰色收入的存在,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


          贫富差距早已突破了合理限度。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行业收入差距都在拉大。财富累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资本高度集中,上升渠道受限,底层民众奋斗一生,横向比较起来,命运也难以有所改变。


           以我舅舅为例。一个典型的江西山村青年,初中毕业,早早外出务工。做过篾匠,送过水,做过小生意。


           去年,他筹了一笔钱,承包了一块地,以为好好干几年,生活就能渐渐有所转机。


           他自然早起晚归地干,累出一身病,甚至半夜也起床,去地里看管。没想到,因种种原因,还是亏得一塌糊涂。


            我不太清楚他目前的窘况,只知道今年春节,外公外婆在他那里过年,因日子窘迫,二老在家连电视都不敢开,大冬天里,终日凄然坐着,生怕用多了电,给舅舅加重负担。


           他已经40多岁,余钱不多,资源有限,再努力,怕也只能糊口。


            而在我们的村庄,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处处皆是。


            而且,因为没文化,能力差,机会少,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或偷窃,或卖淫,或贩毒,或赌博……然后堕入更深的底层,愈发难以翻身。


            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说,农村人就是懒,就是蠢,就是穷人思维,才导致这样的悲剧。怕也过于片面。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以自己的卧底经历,反驳了这一观点。为了寻找贫穷的真相,她隐姓埋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穷人如何挣扎求生。


            她选择了佛罗里达,缅因,明尼苏达几个州作试点,在餐馆、旅馆、养老院、超市等地方,做女招待、清洁工、保姆、收银员,然后,她发现:


           在那里,无数穷人多么努力,贫穷都无法摆脱。


           如果可以同时学习,也不失为一线希望。可惜,这一点也宣告幻灭。他们没有闲暇提升自我,也没有自我投资的认知,赚了钱,有了时间,马上用在食物和睡觉上。


            在中国也是一样。贫困生产贫困,金钱哺育金钱。边际效益递增现象,使城乡差距愈来愈大。


            改革开放初,政府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一些有官方背景的人,利用权力租借,赚得第一桶金。而一些二流子们,利用践踏道德,做些小生意,也慢慢地发了家。


           而后,这一批最早的有钱人,利用金钱的雪球效应,赚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权贵阶层。


           比如,在我们村,村里最凶恶、最无耻的人,先后都发了财。而最本分的种田人,除非子女逆袭成功,大多还在艰难地谋生。


            同时,因为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买房、买车、上学、医疗、社保等门槛,都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迁徙。这样,留在农村里的人,淘汰成最沉默,最辛苦,也最卑贱的穷忙一族。


            在时代车轮的滚动中,我们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在都市的灯红酒绿里,没有人愿意把从香奈尔、GOLF、私人会所、豪华游艇、明星八卦上的目光移开,放在他们哆哆嗦嗦的身上。



             只在有春节集体返乡时,他们才有可能,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重新被看见。比如上海姑娘,来到江西农村,被一顿年夜饭吓得落荒而逃。




             本文作者周冲,80后的大美妞,相信理想,永不服输,2015年离开体制,现为自由写作者,左手写书,右手自媒体。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号“周冲的影像声色”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