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曹景行解读:中国当前为何出现“以色列热”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5-5 14: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曹景行解读:中国当前为何出现“以色热”




关注:✡以色列计划✡——你的以色列及犹太百科全书!


去年秋天有机会到广东的汕头大学去讲课,发现校内宾馆的餐厅素食很不错。原因居然是学校这几年加强同以色列合作,来了不少犹太人教授学者,饮食习惯同国人不大一样,所以减少猪肉、增加素食,在潮汕地区都有了名声。
高校间学术合作汕头大学由李嘉诚资助建立。李嘉诚早几年就开始注意并投资多家以色列高科技创新企业,也由此推动汕头大学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合作。近期一大成果,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一亿三千万美元,双方在汕头合作建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去年年底正式启动,预期明年就可以开始招生。


校长李剑阁为经济学者,曾任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董事长等要职,他的任命也显示北京对这所新大学的重视。李嘉诚则表示:“在今天变动不居的年代——要在竞争中开创胜局,要释放人类的潜能,要构建一个知识丰富的社会,让大家可享有持续的优质生活;投资教育失当、不推行改革是对未来的罪行,‘投资’教育是创造未来。”

e34b56058557d36690f58dbac5de00ef.jpg


汕头的以色列理工尚未招生,双方合作已经产生效果,汕头大学学生和其他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前往以色列,到位于海法市郊外的以色列理工本部读书、进修。笔者五月底到以色列采访,就在那儿遇到好几位中国留学生。据他们介绍,中国学生最初是因为汕头大学同以色列理工的合作而来,这两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一百二十人左右(一说已达二百),主要读建筑材料和化学专业,因为以色列理工最早对中国学生开放的就是这两个专业。

另外,也有不少中国年轻学者正在以色列理工、特拉维夫大学等著名学府以及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这样的科研重镇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或进修;过去几年来的还不多,今年突然增加了好多倍。他们中有的携家带口从美国过来,有的直接来自中国大学,也都打算合约到期后回国再发展。接受我们采访的中国学生和学者都表示在以色列大有收获,尤其喜欢师生之间、研究人员之间讨论问题时的那种开放和坦诚,还有多元化、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5061a2b565e49c9096ed3a80811b2c56.jpg

中国年轻学者也普遍表现出色。以色列理工校内宿舍供不应求,分配时优先照顾收入较低的博士后,结果都给了印度来的;中国博士后酬劳都比较高,只能自己租房住。一位世界闻名的以色列理工教授对自己的中国博士后高度赞赏,希望他能留下,愿意待多久就多久,可惜还是留不住。




以色列商务考察热其实,以色列大学中的中国留学生迅速增加,只是当下中国出现一股不大不小“以色列热”的一个侧面。据《以色列时报》中文网报道:“过去四年来,中以关系愈发密切。2015年,超过500个中国代表团访问以色列,中国对以色列企业和风投基金的投资也持续创新高。”笔者六月初结束以色列采访时,就有百位中国企业家组团来到特拉维夫,参加中以商界的一个合作论坛。同样,以色列企业家近期也纷纷前往中国寻找合作机会和合作对象,深圳一位原从事创投基金的朋友说,今年接二连三来了好多以色列客人,真是前所未见。




巴以关系之于中国这股“以色列热”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中国与以色列之间特别的国家关系。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中,在以色列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上,北京一直反对或不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在以色列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43年之后,1992年北京终于同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始终认为耶路撒冷不是以色列首都,而应该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中国官员访问特拉维夫后,一般还会去巴勒斯坦地区拜访,以示“一碗水端平”。


中国对巴勒斯坦仍然提供不少援助。今年初习近平访问埃及时就宣布:“为改善巴勒斯坦民生,中国决定向巴方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并将为巴勒斯坦太阳能电站建设项目提供支援。”巴勒斯坦地区共约5百万人口,5000万人民币不算小数目。在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商店中摆卖各种中国货。一位当地人要我们尝尝那里的水果,因为“除了水果和人,其他都是中国产的”。






中以合作高度互补只是这个世纪以来,中国与以色列的经贸关系和科技合作还是有相当进展,尤其是以色列的军事技术和农业滴灌、海水淡化等技术,对中国都有不小的吸引力。但到了这几年,随着中国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更意图通过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只有八百万人口、三个北京面积的小小以色列,突然成为中国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典范、新宝藏。


b561e9d33d4c2587bd6cc3afebad326b.jpg


就在我们在以色列采访拍摄当地高科技创新产业时,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大目标,习近平还发表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长篇讲话。也就是说,北京要让中国从目前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中“跟跑”的地位,变为今后的“领跑”,野心够大,却也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之形势所迫。




以色列创新动力源源不断可以预料,眼下已经出现的“以色列热”不仅不会转眼即逝,更可能只是开始。但至今为止,中国官商对以色列的兴趣主要还是在引进技术或收购、投资那儿的中小型创新企业,还有就是吸引以色列创新企业去中国。倒是李嘉诚看得淮,除了技术和投资,他更加关注的是教育和人才。而我们这次去以色列采访拍摄带着的问题,则是“为什么以色列会成为全球闻名的创新之国?”


8c4d2bab38075ae80d1397bfa5ca6be4.png

确实,许许多多以色列人的内心似乎有一种永远创新、不断尝试的行动,视一生多次创业为常态。在全球闻名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个性化药物中心,五十多岁的主任波尔塔.斯特洛维奇女士三十年前在魏茨曼读完博士没有机会留下,后来去美国发展,多次创业,终于在三年前被魏茨曼聘请回来,一偿夙愿。但她告诉我们她还想出去创业,不为金钱或别的什么,只是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尝试新的事业。

年近五十的琼.森若伊发明了一种汽车上的儿童安全座椅,就同他四十年前的同学彼得一起创办了新公司,圆了他们从小就有的共同创业之梦。问题还是为什么以色列人会有那么强烈的创新、创业行动?我们问了所有的采访嘉宾,回答几乎都一样。




以色列模式发展根源首先是以色列从1948年建国以来无时无刻不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小国寡民无资源,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人,就是他们自己,只能用智慧和知识不断创新来对付强敌。也因为未来永远不确定,他们一旦有了新的创造发明或者初创企业,也很愿意以合适的价钱脱手转让,然后再去从事新的发明创造,投资新的事业。在政府的扶持下,那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成果及专利的市场转化能力很强,早就形成有效机制,官产学研各具功能。


c9b3e1cd41c12184928da8491e9e83f9.jpg

再有,作为以色列主体的犹太人早先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饱受苦难,靠的是重视知识、文化、智慧和思辨的民族传统,才能维持到今天而不至演灭。以色列人的国民阅读率世界第一,每星期五晚上开始的犹太教安息日停止所有娱乐活动,家人除了看书就是讨论问题。在特拉维夫等城市,有的酒吧、咖啡馆会定期举办各种讲座讨论问题,买票前来的听众数以百计,济济一堂。

这也同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相关。以色列从小就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也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寓教其中。在那儿就学的中国学生告诉我们,以色列学生往往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既定的东西,经常会对老师说“不”,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同老师、同学讨论。进大学之前的从军经历,更加强了他们的独立性。

17beb234f843aafdf3cfde33698b1d58.jpg


以色列真正做到全民皆兵,青年人高中毕竟就要当兵,男孩三年,女孩两年。采访中,好多位创业有成的企业家都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兵役生涯的得益,有的更强调自己当完兵不读大学,直接创业。军队生活让他们懂得团队精神,学会如何应对各种艰苦环境,懂得如何通过自学提升能力,军队对高科技的重视也让他们得益匪浅。

而且,几乎所有以色列人都说“我们不怕失败”。创业本身就有相当的风险,成功率并不高。但他们失败了又会再起,不仅不怕失败,还尊重失败者,甚至举行会议来探讨失败,相信他们总有成功的机会。在我们的采访人物中,曾经失败归零的不只一两个。


“以色列热”如同沙漠甘泉这些恰恰都是我们中国人缺少或不足的,包括围绕创新产业的整个体制。而对以色列来说,今天中国出现的“以色列热”也如同沙漠甘泉,来得正是时候。自从1948年立国以来,以色列离不开美国的支持,许多创新也瞄准美国硅谷等高科技产业的需要。但现在世界变化太大,美国未必完全靠得住,庞大的中国经济掘起,正好给了以色列经济新的出路,何况以中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利害冲突。如果把以色列的创新集群视为良种,今天的中国就有着无比广阔的沃土,双方的互补性极强。


特拉维夫等以色列城市近来大兴土木,地价房价节节上涨,中资企业在好几项基建工程中得标。中国还向以色列输出数以万计的劳工,以色列则打算给中国公民十年期的签证。
以色列的安全局势以巴冲突则是以色列永远的痛楚,也是以色列上空永远无法驱散的不祥阴云。中国人去以色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安全与否。


同巴勒斯坦人或来自周边的阿拉伯人交谈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怨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同以色列之间有着一道近七百公里长的围墙,上面五彩纷呈的涂鸦和标语同当年的柏林墙几分相似。一位巴勒斯坦人准确告诉我们这堵墙长多少公里,连小数点都清清楚楚。离开以色列的那天下午,我们从巴勒斯坦地区去以色列那边的特拉维夫机场,有机会同巴勒斯坦人一起排队通过隔离墙间的狭小检查站。幸好人不多,排在后面的当地人说,有时候要排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你们是第一次,我们每天都要如此。”

9a7d6a0555f487c8db80db9b08189cc3.jpg


最近几个月,从去年九月开始的以巴新一轮冲突似乎趋于平缓。但就在我们离开特拉维夫才三四天,那儿又发生巴勒斯坦枪手袭击以色列平民的事件,造成四死六伤。作为报复,以色列政府马上宣布取消八万多巴勒斯坦人斋月期间经由以色列的旅行许可,媒体预料以巴关系可能重又紧张起来。

不过这些暴力事件很少涉及到中国人。以巴双方对中国人一般都很友好,毕竟没有直接利害冲突,而且“中国脸”也容易辨认。所以,以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以色列热”未必会受到多大影响,或者也有可能推动更多以色列创新型人才来中国发展。附带提一下,居住在上海的以色列人大约已有上千人,大多是最近几年到来的。




原文刊登于《明报月刊》七月号

91ba36656e71f1ebc9405392e6d13e25.jpg


欢迎投稿:优质稿件有奖,tg@israelplan.org


b1b00516e1ea185b6e5bc7fb385996db.jpg

以色列计划 |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及中以关系!
Israel Plan Organizatio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盈利机构
An NPO for Israel
文化 |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信仰 | 艺术
点击标题下方“以色列计划”一键关注
来信及建议:info@israelplan.org
                                                                                                               
                                                                                                            
愿“以色列热”成为“新常态”
                                       
                    曹景行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