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社区

中国最接近转型成功的时机:晚清君主立宪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12-30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社区欢迎您,马上申请户口,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e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户口

x


  中国最接近转型成功的时机:晚清君立宪


                                                                                                  
5cb418eac846dadeb6078d931098f186.gif




f8a028bf0a7ab99714d20c405f25093d.jpg
                【摘自香港《文汇报》文/吴羊璧】

                一百年前,清廷开始准备作君主立宪的改革,但是这时革命潮流已经不可阻挡,再过两年,辛亥革命就成功了。清廷本来准备九年君主立宪,即使九年就能见成效,也太迟了。

                  现在看那时的资料,觉得当时出洋考察的这些亲王、大臣,倒是做了一些事的,他们的建议,固然能在大的方面抓住了要点,就是实行时,会遇上些什么具体问题,他们也注意到了,预先设想办法了。他们出国不算白走。

                   他们提出应该设议会,议员由选举(其实是推举或小范围选举)产生。他们相当大胆地承认:“向来地方公举绅董之事,名为公举,或由官长授意,或由三教有力之绅推荐,不免有瞻徇情面不孚众望之处。今用投票法层层节制,期于力矫前项情弊”。

                 指出过去只由极少数人推举的代表人物(绅董),不孚众望。用投票法选举,希望能够有力纠正过去的情弊。那么,选举应该怎样进行?

                 《光绪朝东华录》记录了不少数据(东华录,是清代内阁档案的实录,因为内阁设在东华门内)。

                  当时提出,议员应该有水平。“议院言论之得失,全视议员程度之高下。”要议员程度高,必须先普及教育,“非教育普及,则民智何由启发。”然后又应有机会在地方自治的实践中成熟,“非地方自治,则人才无从历练。”

                   那时有个非正式官方的“预备立宪公会”,会长郑孝胥,副会长汤寿潜、张謇,都是头面人物。张謇在《啬翁自订年谱》中记,这个公会成立,有的人主张要急,有的人主张可缓。张謇则主张人民应在实业、教育方面多做事,成为自治基础,“与其多言,不如人人实行。得尺则尺,得寸则寸。”

                  张謇是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又是实业家,在家乡南通办工厂、办学校、办银行、办公益事业,干得很出色。他主张人民应该主动在各种实践中,试行新的想法,“得尺则尺,得寸则寸”。

                大臣们提出的选举制度,指出有些人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如品行悖谬营私武断者,曾处监禁以上之刑者,营业不正者,失财产上之信用被人控实尚未清结者,吸食鸦片者,有心疾者,身家不清白者,不识文义者”等等。

               议院开会,议员应该遵守这样一些原则:“议院提议事件,须关乎全国公同利害者,不得以一省寻常地方之事提议”;“议员言论,不得对朝廷有不敬之语,及诬蔑毁辱他人情事”;“如有违议院法律规则者,议长得禁止其发言,或令退出议场。”这些原则,看来是先进各国的经验细节,应该吸收进来的。

                其实当时出国的大臣,找了留日学生领袖杨度代为草拟考察报告,杨度找了梁启超,他们都是维新派,对外国情况早有了解,他们起草的稿子,经过大臣们斟酌,成为报告,报告有这么多具体深入的观点与细节,相信首先来自杨、梁他们。不过,大臣们能够这样上奏,也真不容易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e社区更懂你!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