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的河 发表于 2016-5-30 00:38:33

桐乡古迹 | 经历“磨难”,马鸣庙古戏台终于赶上了“国宁民乐”的好时候

桐乡古迹 | 经历“磨难”,洲泉马鸣庙古戏台终于赶上了“国宁民乐”的好时候                                             



                   在很多的庙宇门前,都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戏台。位于洲泉镇马鸣村的马鸣庙,也不例外。


                  马鸣庙古戏台历经三次重建


               马鸣庙古戏台始建年代不详,但在历史上,它与马鸣庙一样屡毁屡建。回溯历史,马鸣庙有史可查的重建有三次:一次是在清康熙十四年(1675),重建原因不祥;一次是在清同治六年(1867)。此次重建,是因为在咸丰末年,太平军将马鸣一带的建筑悉数烧毁,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当地随即重建了马鸣庙。


               最近一次重建,是在2005年,为村民集资建造。重建后的戏台,坐南朝北,东西总长12.8米,南北宽6.4米,高7.2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戏台分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中间有过道,两边有边门,后面有小梯通楼台。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面是化妆间,宽敞明亮;前面是舞台,台面宽6米,进深5.2米,上有“国宁民乐”四字。



出名的“对台戏”

                  在古代,马鸣庙“对台戏”远近闻名。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马鸣庙都会举办庙会。庙前的河上,由各村坊村民夹河搭台,请人演戏。方圆数十里百姓乘船涌来看戏,船只密密麻麻,把马鸣庙一带围得水泄不通。而马鸣庙主殿前那座古戏台,则主要是用于演戏酬神的。




(图片资料)

                   戏台变仓库


                  解放初,洲泉成立粮管所,下辖祠庙、民房粮食仓库十几处,马鸣庙也是其中之一。以戏台为界,以南至山门部分,归马鸣村所有,戏台及以北部分,归粮管所所有。这时的古戏台,底层及二层楼台全部堆满了东西,完完全全成了一处仓库。


                   戏台转向成了礼堂舞台


               文革开始后,1967年,马鸣庙山门殿被拆。当时的人们,利用古戏台前的一块空地,准备建造大礼堂。建大礼堂时,在时任马鸣大队党支部书记屠文香的组织下,老百姓们先是把古戏台屋顶上的瓦片卸下,四周可以拆下的砖石也全部拆下。随后,木匠师傅把整座戏台的木架结构上下左右捆绑固定,组织整个大队的青壮年劳动力几百人,用齐抬的方式,硬是把戏台的方向转了个,由原先朝北变为了朝南,戏台成了大礼堂的舞台。


                  因安全因素被拆除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社办厂兴起,马鸣村先后办过丝绵厂、绸厂、丝厂等,古戏台被当成了工厂办公场地使用。这些工厂关闭之后,古戏台一度沦为了空房子。



(图片资料)

               之后,因古戏台及大礼堂处曾经是马鸣庙,所以,经常有附近老太太来此地烧香、念佛。2004年2月,海宁某地的老年农村妇女在临时搭建的一个草棚内念佛,发生火灾,造成了几十人死亡的惨剧。考虑到安全等因素,随后,马鸣村组织人员将古戏台连同大礼堂的房子一并拆除了。

               成为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

                如今,重建后的戏台,气势不凡,台前空间及天井可供四五百人同时看戏。不时,镇、村及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团队在这里为周边百姓送上各种文娱节目。有时,还会请来戏班子,演上几天几夜,盛况空前,其乐融融。古戏台俨然成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老百姓真正成了戏台的主人。



为小布的分享——



                  




桐乡发布【V平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桐乡古迹 | 经历“磨难”,马鸣庙古戏台终于赶上了“国宁民乐”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