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visor 发表于 2023-7-2 11:36:54

合浦县汉语方言简介

合浦县汉语方言简介

刘仲励   合浦历史语言研究所   2023-05-13 13:22   广西

       合浦郡古为“百越地”,秦汉以来,不同地区的移民迁居合浦,语言多样。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官修的《大明一统志》记载:“廉州府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解汉音,业商贾;二曰东人,杂居乡村,解闽语,业耕种;三曰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惟耕垦为活;四曰疍户,舟居穴处,亦能汉音,以采海为生。”现代合浦县居民使用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廉州话、客家话、白话、军话、海边话、黎话等。
       廉州话史籍可见的廉州话最早记载出自乾隆《廉州府志》,称为“廉语”。合浦县说廉州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廉州、党江、沙岗、西场、乌家、星岛湖、石湾、石康、常乐等镇。其中,石湾、石康、常乐等镇的居民自称使用“麻佬话”。廉州话语音最大的内部差异是a单独作韵母时发音部位是否靠后。广义上的廉州话还包括与其有明显亲缘关系的闸口镇仙人桥村一带的“瓦话”。年轻人有“合浦话”一称代替廉州话的趋势。
       客家话又名新民话、“艾话”。“客家”一称是近代该方言人群自我意识觉醒后兴起的,意为“客而家焉”,逐渐成为方言人群的统一称呼。“新民话”得名于客家人迁入廉州府的时间较晚,相对原先的汉族居民来说是“新民”,“新民”一称首见于嘉庆《灵山县志》。“艾”本字为“我”,是上古汉语读音的留存。合浦县说客家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闸口、公馆、白沙、曲樟4个乡镇和常乐、山口等镇的少部分地区。另外,白沙镇虎塘村的居民将客家话称为“流民话”。
       白话白话的前身为清末广府商人到廉州府经商时带来的广州话,而后词汇受到廉州话等方言影响,自成一体。“白话”是相对文言而言的,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白话”,但以“白话”指代粤方言最为有名。白话旧为合浦县“通语”,母语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山口、白沙、闸口等镇以及合浦县城。其中,白沙镇的老年人又将白话称为“客话”。
       军话军话得名于明代卫所军户。明王朝实行卫所制度,卫所单独立籍,独立于民户之外,世代为军,不得改籍,一人为军,全家随迁。合浦县说军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山口镇的永安村、山南村、山东村,白沙镇的沙尾村、那江村,沙田集镇以及辖下的沙田村。山口镇的山西村、丹兜村、高坡村、新圩村、山口村,沙田镇的上新村、淡水村以及白沙镇的那潭村、东海村则有少量说军话的人群。合浦军话以永安军话为代表,永安曾为明代永安守御千户所驻地。
       海边话又名百姓话、海佬话。“海边话”得名于说这种方言的人多住在海边,“海佬话”得名于方言将渔业称为“做海”,“百姓话”得名于方言将农民称为“百姓”。合浦县说海边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沙田镇的对达、山寮、淡水,山口镇的英罗以及白沙镇的和荣、那潭等村。

       黎话黎话与少数民族语言黎语名近实异,黎话是闽方言的一种,万历《雷州府志》称为“东语”,湛江市官方定名“雷州话”,民间一般称为“黎话”或“雷话”。旧时乌家镇的瓦联村有说黎话的人群,现在合浦县说黎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白沙镇的东海、山口镇的水东等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浦县汉语方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