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主恩 发表于 2023-6-22 01:47:30

鼠头“变”鸭脖的反思:还有多少“真相”被“指鹿为马”?为什么真相总被“雪藏”?

鼠头“变”鸭脖的反思:还有多少“真相”被“指鹿为马”?为什么真相总被“雪藏”?

梦琪走笔    2023-06-21 13:33   湖南


            近日,江西南昌某职业高校的“鼠头鸭脖”事件上了热搜。
             鼠头面目可憎,鸭子十分可爱。鼠头与鸭脖本不搭嘎,无从混淆,但在南昌这所职业高校学生食堂的饭菜里,却有了“鼠头鸭脖”之争。发生了“毛骨悚然”的鼠头魔法般成为食之可味的“鸭脖”这样的“人间奇迹”。
            难怪网友要调侃,这是发明了“新物种”,一种鼠头与鸭嘴合二为一的“鼠鸭”。还P出了“真图”,“有图有真相”。

            事情的发展有些戏剧性地一波三折:先是学生多人见证并质疑的鼠头没被“取样送检”,反被食堂工作人员“随手”丢弃了。二是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的江局长面对镜头,信誓旦旦地宣称:“经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三是本已把鼠头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的学生,事后居然自己又发文“澄清”,“确认”不是鼠头,是“鸭脖”。

            让事情反转的,是事发17天后,江西省教育厅、公安厅、国资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四个省直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经过勘察现场、调看食堂后厨视频、查阅采购清单、走访当事学生和食堂员工、组织动物专家对当事学生所拍照片和视频进行专业辨识等系列流程,终于判定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通俗地说,就是鼠头。并对当事食堂和当事责任人依法依规做了相应处理。
             结果一出,如“息壤”止水,再无纷争,网友大快。不仅为联合调查组的公正、严谨、担当、给力叫好,也给了肥头大脸的江局长好一顿冷嘲热讽。最不客气的一句留言是:“江局长的圆脸,被扇成了尖尖的耗子脸”。并跟帖:“别光处置企业啊,先把赵高处置了”。
            在网友眼里,这个指鼠为鸭的江局长,无异于指鹿为马的赵高,活该被“扇”,更应被“处置”。话是糙了点,但理是这个理,情绪是这种情绪。网络“江湖”,网友也从来都是“快意恩仇”的。当然,“健盘侠”除外。
            不过,赵高指鹿为马是为了先声夺人,验证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是否是绝对的“风向标”。江局长的“指鼠为鸭”跟他肯定不一样,也许动机和原因还复杂得多。
            真相见了分晓,事情也有了了结,似乎可画上句号。但真相背后的“真相”却让人反思,而且细思极恐。
         比如鼠头怎么进到了菜里?那是剁碎的呀。“鼠”是怎么“混”进去的?切菜时不看的吗?还有多少学生食堂存在这样的“草菅鼠命”?再去打饭打菜会不会留下心里阴影?人多菜众的学生大食堂怎么强化监管吃上放心菜,食品安全如何有保障?
         比如江局长的“反复比对”和“确认”,比对的“样本”是什么?确认的流程有哪些?得到的结论是掉包的“眼见为实”、还是环环相扣的“误导”、还是浅尝辄止的走过场、还是利益输送的胡说八道或者站台代言?
            比如当事学生为什么要反口?背后有没有威逼或者利诱?网传的“对话”段子:“同学,你刚看到的是什么?老鼠头啊。再看看,的确是老鼠头啊。同学,你毕业证是不是掉了?哦,我看错了,是鸭脖。”是不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为什么每到上面来调查,就会出现那么多的“违心”和“被自愿”?

             比如食堂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将鼠头当场丢弃?是故意还是无意?是本意还是授意?鼠头混鸭虽比鱼目混珠更为荒唐和可笑,但尚不是食物中毒,更不是人命关天,无非就是一个担责。错了就要认,错了就要改。小错都要掩饰和掩盖,那大错岂不是更要逃避和逃脱!
             为什么纠错和担责有那么“难”?为什么真相总被人“雪藏”?为什么求真的路总那么艰难甚至艰险?
            联想起网上很多起舆论发酵事件,都是初始的“官宣”调查结论或处理回复网友不买帐,引发质疑和诟病。最后有的一波三折终于得以矫正,受到网友点赞;有的却还是遮遮掩掩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正如网友所说的“回复了个寂寞”;有的质疑过后仍还停留在玄念,或声东击西或先“让子弹飞一会”,交给时间去“消化”,以求不了了之。
            当然,网友大都凭常理、感性和情绪“跟着感觉走”,甚而有时也可能被某些“节奏”带偏,不一定就代表真相。但我们期待,真相总在到来的路上。即使偶尔迟到,但永远不要缺席。
             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法制、正义和良知,揭晓真相,并不遥远。


新闻报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鼠头“变”鸭脖的反思:还有多少“真相”被“指鹿为马”?为什么真相总被“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