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同路人 发表于 2020-9-21 10:28:34

1745年,大清东北的“南海”,开始易手他人,都是人参惹得祸

1745年,大清东北的“南海”,开始易手他人,都是人参惹得祸

https://sf6-ttcdn-tos.pstatp.com/img/user-avatar/f30638a0ef1118f2b28fb8a91823ee2f~120x256.image
浦江寓客文史
5天前



公元1745年,奉天将军密折上奏乾隆:
“今在南海、登登矶等地奸民聚集,盗采人参,对官兵毫不畏惧,想必依仗地势无所忌惮。”
乾隆得知,不禁勃然大怒。
https://p1-open.byteimg.com/img/pgc-image/27153fa8de8f40afb74324ab479e2fc9~640x0.webp
乾隆油画像
因为“南海”沿岸的居民是被编入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上三旗的身份要远高于一般八旗。
他们一直驻防在珲春,守卫着大清国的东北海疆。
同时,他们也在山中采参、打猎,并于“南海”捕捞海产,用于进贡或销售获利。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pgc-image/433fbf15bd6f4f98aadb5fffbf53aa5f~640x0.webp
一旦他们的利益受损,人心难回,将会严重影响“南海”的边防,更会影响皇家的山参供应。
甚至就连朝鲜人也发现了这个情况。
“前往沈阳所管地方收官参,经过登登矶地方,见有数千人偷挖人参、打拿貂皮,私自变卖。”
当时,乾隆亲自选派近臣参与巡查,并谕令奉天将军会同吉林将军对“南海”及乌苏里等地进行清剿。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dfic-imagehandler/5870d930-7a70-4c61-ba82-60950653e495~640x0.webp
此后,对“南海”等地的巡查形成定制,一直持续到咸丰年间。
恐怕当时整个清王朝也不会料到,这个病态的政策决定了帝国东北的“南海”今后的命运。
何为南海此“南海”并非今天我国南部的南海,而是东北吉林省珲春东部海域。
早在唐代,这里称为“大海”,其南部称“南海”。
宋辽金时称“东海”。
元代称“鲸海”。
明代沿袭元代称谓,对其南部也称作“南海”。
清代吉林东部的海域统称为“东海”,而东海南部一段又被称为“南海”,这里包括海参崴等一系列重要港口。
直到19世纪80年代,我国才采用“日本海”一称。
https://p1-open.byteimg.com/img/pgc-image/ba283afe16f14f00820cf2e790b623b9~640x0.webp

清初这里陆地,一般泛称为“南海等地”,即明末清初时所谓的“南海边地”。这里是满洲先民的世居之地,也是清朝崛起时期重要的兵源地之一。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pgc-image/ad84a58cd71741a884ca4c593f0a5c3e~640x0.webp

早在清朝立国之初,“南海”等地区为清朝输送了大量人口,壮大了建国之初的八旗军事力量。
同时也输送了大量财富,如人参、貂皮等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为清朝提供了经济支持。
简而言之,“南海”等地满洲先民为清朝崛起,乃至定鼎中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前,这里是属于吉林将军衙门管辖的海疆,在珲春协领衙门的辖区内。
“南海”附近的长白山余脉北部和锡霍特山脉资源极其丰富,山上野山参遍野,海里更是日产斗金,生活着恰喀拉等满族部落,此采捕渔猎,借以维持生计。
至今锡霍特山脉仍是俄罗斯境内世界上重要的人参产地。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dfic-imagehandler/10e1f72c-83d6-4f2f-bc06-dfb8b823fd49~640x0.webp

护参封禁
清朝入关初,大量八旗官兵内调征战,导致整个东北人烟稀少,防务空虚。
到了康熙时期,东北面临着沙俄的不断侵扰,所以此时对“南海”等地的经略,转变为以满足边疆防务之需求。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pgc-image/91108f2009794322a5708485934791f6~640x0.webp

清廷开始大力内迁乌苏里江以东等处少数民族人口,编设佐领,驻扎地方,充实边防。
随着南海等地边民编旗设佐不断进行,这种守内虚外的防卫政策,导致了沿海区域人口越来越稀少。
此外,康熙年间,因原有辽宁、吉林靠近内地的参山采挖殆尽,清政府将采参山场北移至绥芬及乌苏里地区大山之中。
其中,绥芬地区的参山,正位于“南海”左岸,大部分属宁古塔副都统治下珲春协领管辖范围。又因参山北移,盗采人参者随之涌入绥芬、乌苏里等地,并多藏匿于“南海”诸岛及参山中。
这些人谋生于此,在山中偷参捕猎,海中捕捞海参等物,严重影响了清政府对人参等珍稀资源的垄断,也影响了珲春旗人的经济利益。
面对日益猖獗的盗采行为,乾隆皇帝对“南海”等地施行了长期的巡查清剿政策,严重阻碍了这片区域的移民步伐,事实上造成了该地区居民稀少的局面。
而自清初开始,沙俄从未停止侵占中国北疆的脚步。而清政府长达一百一十余年的巡查清剿,也使该地常住人口稀少,并给了沙俄可乘之机。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dfic-imagehandler/ed4a4b6f-e0e7-46eb-888b-e313ce687645~640x0.webp

当沙俄染指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时,清政府针对沙俄的入侵,清政府对于非法流入当地的移民一改以往的清剿政策,转而以招抚利用为主,希望以数量有限的八旗官兵、西丹和打牲丁与人数较多的揽头刨夫合作,达到增强防御力量、抵御沙俄入侵之目的,可是为时已晚。
加之清政府又怕过度刺激沙俄,一再告诫吉林官员不可先行“开衅”,以免使沙俄借口入侵。在这样矛盾的心理及做法之下,所以“南海”海疆始终没有组织起对俄国有效的防御体系。
有海无防
“南海”海疆易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清政府对待疆土的态度。清朝统治者均重视西北陆疆,而轻视东南海疆。
清朝初期,多在沿海海口及内陆重要水道设置水师,如黑龙江八旗水师、吉林八旗水师、江南八旗水师、福州八旗水师等。
虽然吉林也设有水师,但一直驻扎于吉林乌拉的松花江畔,而在珲春的“南海”海域,则一直没有有效的海防设施。
咸丰年间,虽然清政府放弃了对“南海”等地盗采者的清剿政策,并允许吉林将军景淳等招集揽头刨夫分布参山,与官兵、牲丁及闲散旗人共同防御沙俄的入侵。
但在英法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平息的形势下,清政府无暇东顾,只能采纳景淳等人所建议的“厚集人民壮我声势,夺其凶焰,慑彼贪心,默转潜移”,以求“缓图”的做法。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dfic-imagehandler/e1e78605-6b5b-4aa4-a3cd-43a96473242f~640x0.webp

至咸丰年间,因沙俄侵入势力到达绥芬、海参崴等处,“南海”巡查的对象开始转变为对沙俄的防范。“南海”巡查,一直持续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前。
自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分布于南海等处参山的官兵、西丹及打牲丁等人撤离后,巡查活动就此终结。
兵虚敌狡
清政府对“南海”的巡查与治理,长期统属于参务之下,实际上是清政府垄断人参资源及维护珲春旗人海洋经济的一种手段。
因珲春“南海”没有“倭患”和“海寇”的影响,只是一些伺机偷盗人参的普通旗民人等,所以清政府在“南海”沿海防务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充分的准备。
https://p1-open.byteimg.com/img/pgc-image/4f92ba1cd65444cda9f74af137435bbb~640x0.webp

直至咸丰四年,珲春巡海官员于南海洋面上发现外夷船只后,清政府才开始重视“南海”海防,但也只是配给有限的鸟枪等轻火器,防御力量极为薄弱。
珲春“南海”海疆的易手,还是沙俄处心积虑谋划的结果。
清末国家的内忧外患不断,沙俄适时地利用了当时清政府所面临的困局,并采取威逼利诱以及外交讹诈等卑劣手段,迫使怯懦的清政府低头就范。
1860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中国人世代生息的这片海疆全部被划归俄国,没了野生参山场,也没有了东北出海口。
沙俄随即废弃清代原有的地理命名并改称俄名,其中东北的“南海”大部被更名为彼得大帝湾。
https://p6-open.byteimg.com/img/pgc-image/3b4a45670c514a1cb37eb60adf52e87d~640x0.webp

虽然清政府极力地在条约中加入维护旗民出海权利的条款,这本质上就是一块遮羞布。
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大背景下,此一规定不过是一纸空文,最终,珲春旗人被迫离开这片世居海域。
此后,珲春所属“南海”一名,随着巡查的终结和珲春旗人海上经济的结束,最终淡出国人视线。
版主组之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745年,大清东北的“南海”,开始易手他人,都是人参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