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visor 发表于 2019-12-8 16:10:21

泰州古桥梁大全

泰州古桥梁大全


















泰州古桥梁大全




泰州小叟
2019/10/11 11:54:04



泰州古桥梁大全泰州(现海陵区),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是一个江、淮、海三水汇聚,清、浑、咸三味交融的特色城市。泰州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水城。是水滋润了泰州,使泰州成了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泰州独特的水文化。环抱着州城的是一弯宽阔的护城河,城北有三条白练似的草河、稻河、卤汀河,向北通往里下河水网;城南有从西向东穿城而过的运盐河、向南通向口岸的南官河、东至海安西通扬州的老通扬运河,以及周山河、凤凰河…;东面有直达东台的泰东河、老东河、智堡河…;西面有引江河、九里沟等。泰州不仅城外有多条河流围绕,城内也是河道如网,水系纵横。由南而北有东市河、中市河、西市河,一条横贯东西的河象腰带一样,称玉带河。此外,在城里城外还星罗棋布地分布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池塘、湿地,如昭昭汪、夏家汪、打牛汪、打狗汪、百花潭、荷花池、扁豆塘……俗话说:“有人就有路,有必便有桥。”为了便于交通运输,泰州人在这些河、沟、汪、潭、塘上架起了无数的桥梁。水流不息的河,车流不断的路,必然会有连接河与路的桥。桥是河与路永恒的纽带,桥是人与自然相生相伴的通道。桥连接着河的此岸和彼岸,桥体现着沟通和欢聚。桥是文化的积淀,桥是历史的回忆,桥是游子的故园和乡思。传说建于宋之前者二座,始建于宋者十二座,始建于元者一座。现存最早的文献资料见于明《[万历]泰州志》。从《[万历]泰州志》城池图上,可见到标注有名称的桥有十座,连同城河上未注名称的三座桥,计十三座。但查阅其《桥渡》篇计有桥梁名三十座(另有七座现不在泰州建置内)。《[崇祯]泰州志·桥渡》篇所载桥梁名较《[万历]泰州志》多二十六座,总数达到六十四座(不在现泰州建置内不计)。其中废圯七座,可通行者五十七座。《[雍正]泰州志·河渠志》“桥渡”篇所载桥梁名增加至九十座(另有海安桥名14座,姜堰桥名3座),其中,己废圮桥梁十六座,实际可通行桥梁七十四座。根据民国二年(1913年)8~12月,由胡浚、鲍恩、陈铠、严海青、孙毓漳、宋自修、缪学贤等七人实测绘制的《泰县城厢图》上,实绘桥108座,其中有名称的桥65座,未标注名称的桥43座。根据志书记载的桥名己达114座(含已废圯及部分不在主城区的桥)。泰州的桥造型各异,有平桥、有单拱桥、有多拱桥、有梁式桥、有板桥、有吊桥……。泰州的桥用材广泛,有木桥、有石桥、有石板桥,更多的是用砖砌筑的桥。泰州的桥有的砌得很高,便于桥下舟楫通过;有的砌得很低,在桥下还密植木桩防止船舶偷偷经过。桥上有的没有桥阑、有的单边有阑、有的两边有阑,桥阑的材料有的用竹木、有的用砖石、甚而有用汉白玉雕琢而成;有的桥上设阁、有的桥上设庙、有的桥上有井,有的桥上建坊,更多的是桥旁树碑,记述修桥的缘起和发起建桥及捐助者的姓名。古老的桥往往伴随着一些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泰州的这些老桥辑录如下,以飨读者。序号 桥 名 桥 址 始见文献 备 注1, 迎恩桥 州治(南门内)又名南薰桥《[万历]泰州志》 原系砖圈后圯,万历三十年改板桥2, 丰利桥 南水门入第一桥,又名暮春桥、里高桥《[万历]泰州志》俗呼高草轿,淳熙三年䢖,崇祯年圯,夏时雨重修3,登仙桥 南水门入第二桥 《[万历]泰州志》乾道元年建4,乐真桥 南水门入第三桥《[万历]泰州志》淳熙十二年万锺建,嘉定七年李洪重建,俗称小八字桥5,太平桥 南水门入第四桥,俗称税务桥《[万历]泰州志》淳熙十一年万锺建,嘉定十一年李骏重建,洪武三年张遇林再建6,太宁桥南水门入第五桥,原称利民桥《[万历]泰州志》年万锺建,嘉定十一年李骏重建,洪武二年张遇林重建7,太和桥 治东南,今州桥《[万历]泰州志》有圈,名週桥,或云宋周孟阳建名周桥8,经武桥 治西南《[万历]泰州志》嘉定十三年李骏开新河、创教场建9,天宁桥州治西,光孝寺东《[万历]泰州志》嘉定十三年李骏建,今(道光)呼西桥10,伏龙桥州治西《[万历]泰州志》赵匡胤避难桥下遂名,今存片石11,西门吊桥州城西门外《[万历]泰州志》今(道光)填塞12,石桥州治东五里《[万历]泰州志》东山寺东半里许,北与斜桥对13,斜桥跨老东河,州治东五里《[万历]泰州志》北通五里沟、任家荘,即南斜桥14,且乐桥州治北, 北门内《[万历]泰州志》原名迎淮桥,俗呼姐姐桥15,破桥州治北三里,又名永安桥《[万历]泰州志》黄道理重建,旧名坡桥16,迎春桥州治东门外《[万历]泰州志》洪武年张遇林创建17,南浮桥 州治南门外《[万历]泰州志》18,济川桥 州治南三里,跨南官河,即高桥、南高桥《[万历]泰州志》正统九年王思晏重建,俗呼南桥,韩诏更砖以石,增石栏19,广运桥 州治北门外,西坝西,又名新桥《[万历]泰州志》正统九年王思旻建板桥,成化十一年朱旻改石桥,上置石栏20,便民桥 州治北东坝之南《[万历]泰州志》洪武二十九年建21,大通桥 州治北东坝《[万历]泰州志》22,永兴桥 州治北一里《[万历]泰州志》23,华家桥 州治北东坝之南《[万历]泰州志》24,通仓桥 州治西北二里《[万历]泰州志》正统年王思旻建25,清化桥 州治西北二里《[万历]泰州志》永乐三年建,正德年刘钦重建26,孙家桥 州治西北三里《[万历]泰州志》27,演化桥 州治北四里《[万历]泰州志》景泰三年张近建28,招贤桥 州治西北,《[万历]泰州志》29,广济桥 鱼行市《[万历]泰州志》成化十五年刘敬建30,查家桥 州治东北二十五里十六都《[万历]泰州志》宋尚书查陶墓北31,嘉定桥在街心,以年号名,俗名八字桥,又称小市桥《[崇祯]泰州志》绍兴十年王唤建,旧名日中桥,嘉定七年修,洪武三年张遇林重修,32,王家桥 泰宁桥北《[崇祯]泰州志》原系板桥33,北水关桥《[崇祯]泰州志》板桥34,凤凰桥州冶南跨长堤,旧贡院前《[崇祯]泰州志》今废(崇祯)35,度僧桥 南山寺西《[崇祯]泰州志》存小砖桥(崇祯)36,三思桥 近州治《[崇祯]泰州志》令讼者至是三思而行故名,今为沟(崇祯)37,金兰桥 跨太子港,乐真观前《[崇祯]泰州志》传昭明太子建,以《易》断金如兰之义名,清初废38,小桥 跨东市河,驼岭之东《[崇祯]泰州志》路南通道,北通州39,小桥 州堂后藕花洲南《[崇祯]泰州志》今废(崇祯)40,小桥 州堂后藕花洲北《[崇祯]泰州志》今废(崇祯)41,蔡家桥 跨西市河,南通经武桥《[崇祯]泰州志》42,双桥 西接泰山,入小西湖《[崇祯]泰州志》北桥后名彩霞桥43,翟家桥 经武桥南《[崇祯]泰州志》44,沈家桥 祐生祠西,右水桥东《[崇祯]泰州志》旧系板桥,道光四年改砖桥45,南门吊桥 州城南门外《[崇祯]泰州志》一名板桥46,东门吊桥 州城东门外《[崇祯]泰州志》今(道光)填塞47,北门吊桥 州城北门外《[崇祯]泰州志》今(道光)填塞48,通仙桥 东山寺,旧名郭桥《[崇祯]泰州志》建炎年间建,永乐十三年王彬重建,今废(崇祯)49,三塘桥 去城东一里《[崇祯]泰州志》50,常乐桥 去城东二里《[崇祯]泰州志》51,中河桥 东四里《[崇祯]泰州志》52,纪家桥 东市河四里《[崇祯]泰州志》至正间纪文昇建,成化二十二年桥圯,下有石刻存53,通川桥 跨西南濠堑《[崇祯]泰州志》成化年圯,嘉靖元年严茂建,今(道光)废54,宝带桥 城西南《[崇祯]泰州志》万历年李昕募建55,徐家桥 北门外,去州二里《[崇祯]泰州志》56,拱宸桥 北门外,去州三里《[崇祯]泰州志》今圯(崇祯)57,永兴桥 近西仓《[崇祯]泰州志》58,丰利桥 旧名韩家桥《[崇祯]泰州志》59,便桥 东坝南《[崇祯]泰州志》洪武年间建,今圯(崇祯)60,北斜桥 跨老东河,州治东北《[崇祯]泰州志》北通沈家荘,西通茅家堡62,齑汤桥 跨老东河,去州二里《[崇祯]泰州志》宋太祖兵至泰州,民有献齑汤者63,谿光桥 市河东《[崇祯]泰州志》64,夏家桥 州冶南城子沟《[崇祯]泰州志》65,采莲桥 城东北《[道光]泰州志》桥下之河名采莲桥河66,红桥 暮春桥北《[道光]泰州志》67,陈家桥 税务桥北《[道光]泰州志》68,董家小桥《[道光]泰州志》69,三元桥 文昌阁西《[道光]泰州志》前名磊桥70,殷家桥 跨东市河至东园《[道光]泰州志》71,小板桥 光孝寺南,接双桥《[道光]泰州志》72,蔡家桥 南通经武桥《[道光]泰州志》双桥之南桥,今(道光)改砖涵73,军务桥 校场东《[道光]泰州志》74,右水桥 念佛庵东,即今洧水桥《[道光]泰州志》75,西红桥 且乐桥东《[道光]泰州志》小板桥76,东红桥 且乐桥东《[道光]泰州志》小板桥77,百子桥 伏龙桥西北《[道光]泰州志》今(道光)废塞,衹存石板三78,万善桥 净因寺门外《[道光]泰州志》乾隆五十二年袁秉义新建79,王家桥 沙河东《[道光]泰州志》80,小桥 周家沟东《[道光]泰州志》俞氏渔壮园旧址北81,戚家桥 在施家湾《[道光]泰州志》82,冠带桥 觉正寺西北《[道光]泰州志》里人讹为棺材桥83,占魁桥 广济桥北《[道光]泰州志》84,马桥 赵公桥东,跨新城渡《[道光]泰州志》长数十武,筑木椿长板为亡,今(道光)废85,耳门桥 耳门外,封北水关《[道光]泰州志》86,板桥 仓浦后《[道光]泰州志》为抬盐过城所87,太平桥 北山寺前《[道光]泰州志》88,长坝桥 太平桥西《[道光]泰州志》89,夹河桥 港口镇《[道光]泰州志》南桥90,夹河桥 港口镇《[道光]泰州志》北桥91,黌桥 圣庙东黌门《续纂泰州志》92,文利桥 学署东北《续纂泰州志》93,紫阳桥 光孝寺西《续纂泰州志》光绪六年程遵道修94,既济桥 东火星庙《续纂泰州志》旧为板桥,咸丰六年王贻谷改建砖桥95,汤家桥 城南三里《续纂泰州志》光绪间重修96,菖蒲桥 东门外菖蒲沟 《续纂泰州志》至大冯甸97,东胜桥 塘湾镇河北 《续纂泰州志》光绪年李金台倡建98,普福桥 塘湾镇河南《续纂泰州志》旧系木桥,李荣国倡政建石桥99,蒋家桥佴家港内《续纂泰州志》寺巷口北有蒋家荘100,屠家桥 灰粪港西大王荘观音堂东《续纂泰州志》101,狮子桥 寺巷口镇北《续纂泰州志》建自清初,宣统年王振猷蓼修102,沙子沟桥 城东南隅《续纂泰州志》103,九龙沟桥 九里沟北《续纂泰州志》储氏之墓在焉104,青龙桥 界沟《续纂泰州志》与江都交界105,万善桥 南坝塘《续纂泰州志》光绪二十八年改坝建桥106,友忠桥 大伦荘《续纂泰州志》道光三年张友忠建107,运粮河桥 运粮河《续纂泰州志》光绪十七年宋荣玢修108,药箱桥 同文荘《续纂泰州志》嘉庆年为乾隆时名医王益峰建109,新桥 张家院西《续纂泰州志》光绪十八年陈伯平建110,利涉桥 蒋垛南河(原蒲津渡口)《续纂泰州志》乾隆三十年申苍文改建石桥111,金龙桥在陈家厦《续纂泰州志》112,彩凤桥 在陈家厦《续纂泰州志》113,水关桥 北门水关上《[民国]泰县志》桥畔有古槐114,板桥 泰州历史上称板桥的桥很多,现在一般人称为板桥的桥在西仓路马浦街北头,横跨稻河两段河上,为明时所建,铺木板,故名板桥。《[道光]泰州志》载:“板桥 在仓浦后,为抬盐过坝所。” 。《续纂泰州志》载:“板桥 见前志,在仓浦后,今按在马浦后。光绪三十年(1894年)邑人陈恩洽、商董裕仁等重修。”本文节选自《泰州的桥》作者:老路路通 谨此致谢。小叟申明:内容和配图源自网络,经编排整理。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https://p3-ad.bytecdn.cn/large/pgc-image/a5d1c5931ecb48ffb7fd69eea4eb3834西坝口坡子街新貌
https://p6-ad.bytecdn.cn/large/pgc-image/3d09d8cc4b5748ecb7de522c840124fd板桥的桥在西仓马浦街北头,横跨稻河两段河上,为明时所建,铺木板,故名板桥。
https://p6-ad.bytecdn.cn/large/pgc-image/cc7ac6c0021742a1933a0cbdc1da76c7旧时泰山岳墩 今为泰山公园岳庙
https://p6-ad.bytecdn.cn/large/pgc-image/e697ec82c1fd430b9b72fbb83fe91b2d大林桥口 左侧是原大林商场 右为原泰州饭店
https://p3-ad.bytecdn.cn/large/pgc-image/aa912aaec79d4b7f8b1ca097b3c32f91旧时演化桥
https://p1-ad.bytecdn.cn/large/pgc-image/1fbee5fd20414e7e845c22ea701bdc51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坝口 泰州一百大楼成为地标性建筑 周边乡镇百姓泰州叫作“去三面红旗”。
https://p6-ad.bytecdn.cn/large/pgc-image/ac7f502df8294f03b263ecd5e9c3b889
https://p3-ad.bytecdn.cn/large/pgc-image/e62314b14f7440a489846b832aa82e28
https://p1-ad.bytecdn.cn/large/pgc-image/081e9db0d9c349b89f5f110650bb7913
https://p1-ad.bytecdn.cn/large/pgc-image/4c2b52a62423407e9d3e3dab4eb4a38b
https://p6-ad.bytecdn.cn/large/pgc-image/b5ae1d590de542839a5f1ed28231f2dd
https://p6-ad.bytecdn.cn/large/pgc-image/27d0834cd0bb44aaa8f43073b13a7c79






版主组之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州古桥梁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