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者 发表于 2018-9-21 23:32:36

韩国人,将要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韩国人,将要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环球采风    今天
                                                                                                   
来源:瞭望智库(zhczyj),作者:穆光宗,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2018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TFR)跌至0.9,TFR为1的“人口防线”首次被突破,这在和平年代非常罕见。
注:总和生育率,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生育水平长期低于更替水平(TFR=2.2左右),这个国家的人口早晚会灭绝。
韩国总人口不过5000多万,可以说,这是全新的超低生育现象。
《韩国日报》对此进行民调,76.7%的受访民众认为“0.9冲击是国家危机”。
实际上,早在2006年,牛津大学人口学教授大卫·科尔曼就曾撰文,韩国将可能成为头一个因人口减少而从地球上消失的国家。
2014年韩国国家立法机关研究显示,在朝鲜不与韩国统一以及没有大量移民涌入韩国的前提下,如果将生育率维持在每名女性1.19名孩子的水平,韩国人将在2750年自然灭绝。
也就是说,持续的超低生育率将导致韩国灭种?




01人口危机降临:韩国将要消失了吗?
现在,整个韩国都在为严重的低生育率、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担忧。

2016-2020年,是韩国实施第三个“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基本规划”应对人口危机的关键时期。
当下,韩国正处于人口转折期。韩国人希望到2020年TFR能回升至1.6。然而,从发展走势看,他们的“期望”恐怕要变成“失望”了。
2000年,韩国总和生育率降低到1.47;两年之后,降低到1.17;2016年,仍为1.17;2017年,降至1.05;2018年,跌至0.9,却仍不见超低生育率的“谷底”。
毫无疑问,对于韩国而言,提振生育率的“时间机会窗口”即将关闭,它跌入了更深的“低生育陷阱”。
2017年,韩国总人口规模为5146.6万人,出生人口为35.77万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约为3800万,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3%;
在2031-2032年,韩国总人口将开始减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一路攀升,到2050年,老年人口很可能达到38%。
21世纪人类面临的人口危机具有同质性——人口结构失衡,在韩国表现为两大方面:代际失衡危机和性别失衡危机,这是韩国的心腹大患。
首先,韩国少子化和老龄化会有两极化发展、互相强化的趋势。
不妨称之为人口发展的“两极效应”或者“马太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老者愈老(老龄化)、少者愈少(少子化)。
少子化和老龄化互为依存又互相矛盾:
少年是老年的来路,老年是少年的归处;
老年依靠青年,青年源自少年;
养老不堪重负,生育意愿低下,生育率必然走低。
少子化导致年轻劳动力减少和不足,这是造成人口萎缩的真正挑战,而人口老龄化又导致社会总体养老负担不断加重。 一旦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必然造成老无所依、生无动力的两难困境。
其次,1980年代起,韩国倡导的一胎政策鼓励了“要男孩”的风气,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失调。
此后,随着韩国初步实现工业化,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青年男女晚婚晚育趋势开始出现,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的问题开始凸显。这也是导致韩国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18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孔德说过一句话:人口是国家的命运。笔者认为,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只要人口保持在低于更替水平的低生育率,该国人口的发展远景便十分悲观——不是可能,而是必然会走向灭绝,只是迟早的问题。
这是低生育条件下的人口发展规律,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低生育现象的深化和固化,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02大变局:传统生育文化发生了深刻变革
人口革命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千年一遇的大变局。

在东亚,传统生育文化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
和中日同属儒家文化圈,“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曾经是韩国传统文化尊崇的价值观。然而,国家倡导的计划生育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活方式。
上世纪60年代初,婴儿潮带来的社会压力增大,韩国政府创立家庭保健福利协会,推行柔性家庭计生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提出“不分男孩女孩优育两个子女”的口号。
到20世纪80年代,在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达到生育年龄时,韩国政府进一步强化柔性计划生育政策,提出多个口号:
“优育的一个女儿比十个儿子更好”“我们就生一胎吧!”“两胎也多”“一胎就可以满足”等。
并且,韩国将流产和绝育合法化,甚至给接受绝育措施的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住房优惠和生活补贴。
这些措施都推动了生育率的下降。
1994年,韩国政府开始调整政策,放弃计划生育,转而倡导家庭健康和福利、鼓励妇女参与生产劳动。
迄今,韩国已经投入了至少80万亿韩元(720亿美元)用于扭转人口出生率下滑的窘境,但效果甚微。
实际上,韩国已然形成了一种新的生育文化,低生育成为新常态。
而文化是有惯性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政策的转变并没有能够阻止出生率的不断下滑。
1996年,韩国取消出生控制政策,2005年,转而鼓励生育,但生育率依然低迷。
韩国出台《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基本法》,旨在通过六项政策措施,到2010年,将2003-2004年1.2的生育率提升到1.6。
然而,韩国生育率下降速度比政策制定者的预期要快得多。
2010年,韩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15。
03“多生多负”高压是最好的“避孕药”
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经济起飞,韩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1983年开始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到1990年,总和生育率降到1.59;2001年进入超低生育陷阱。

总的来看,生育率与韩国经济发展呈反比——经济发展越快,生育率越低。
一方面,孩子的高抚养成本导致家庭生育不堪重负,农业社会的“多生多福”变成了工商业社会的“多生多负”。
生育对人类来说基本上是一种经济行为,高生养预期成本降低了人们的生育热情。
不少韩国人称,他们结不起婚,也生不起娃,其中房价高是最大的原因。
此外,年轻群体的高失业率也是一大因素。15-29岁韩国年轻人的失业率一度高达9.2%,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自顾不暇,更遑论生养孩子了。
与日本相比,韩国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更差,生活相对贫困,对子女依赖程度更深。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0年,韩国子女赡养老人支出占老人收入比例,由54.8%降至30.1%,日本则由5.7%降到接近零。
这个比例如此之低,意味着子女经济压力很大,一旦子女供养减少,韩国老人就可能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注:即便子女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老人的生活开支,韩国的公共财政系统也感受到了来自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巨大压力——1970年至2010年间,韩国政府预算4大范畴中,经济、教育及国防开支比重都按年下跌或持平,唯独福利开支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韩国职业女性倾向于晚婚甚至不婚,适龄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导致婚内生育率下降。
自2000年以来,韩国结婚人数以及新生儿出生数量双双持续下跌。
调查发现,只有45.6%的韩国适婚女性认为婚姻是一生中应该做的事,比男性62.9%的比例要低得多,最终导致韩国生育少子化、独子化甚至无子化趋势愈演愈烈。
总而言之,年轻人承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要养活自己、家中老人和孩子,前两笔支出自然会挤压生养孩子的期望空间。
04韩国危机的启示:政策必须尊重规律!
从长远看,韩国低生育、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叠加危机可谓“国难”当头。如果不加以合理有效的干预来刺激生育率回升,几百年之后,韩国就会“灭种亡国”,这并非危言耸听。

韩国鼓励生育的时机可能已经错过,而且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韩国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解决人口问题,制定任何政策都必须尊重四个规律:
第一,人口持续发展规律。
人口增长公式告诉我们,在封闭人口的假定下,人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育水平就要保持在更替水平之上;
在开放人口的假定下,一旦人口有年轻人的进出,人口迁移的力量会重塑人口的结构。
人口增长率如果从正变成负,人口将难以持续发展。
韩国面临的正是人口弱持续、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人口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是强持续还是弱持续,其分野处就在生育水平的高下,这是低生育国家实现“近更替水平生育率”(TFR=1.8~2.5)的战略意义。
第二,人口平衡发展规律。
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要保持平衡的状态,这是人口安全的需要。
性别失衡会造成婚配挤压等问题,年龄失衡会产生代际矛盾等问题。
年轻人太少、老年人太多不仅会造成“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生存困境,而且会造成“被养者余、养之者缺”的养老困局,而低生育和少子化是造成这种困局的根源。
因此,老龄化问题和少子化问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有相对独立性也有互相制约性,生育和养老需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理想的人口发展状态是平均生育率能够长期维系在更替水平上下、性别年龄结构相对均衡、亚人口之间互为依存和支撑,如此才有可持续的未来。
第三,人口惯性发展规律。
人口惯性根源于人口结构。
当下人类要迎接的是人口负增长惯性的挑战。
人口结构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养老等刚性需求若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就变成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正能量,得不得满足就会变成阻碍社会和谐进步的负能量,如产生老无所养的人道主义危机。
第四,低生育自我强化规律。
总览全球所有低生育国家,迄今没有一国回升到更替水平。
为什么韩国的人口政策变了,低生育率还在继续下降?正如上文所说——与过去的人口控制政策相关的文化仍然在深层次发挥着作用。
由此可见,生育文化的力量大于生育政策。一旦人们形成约束性、意愿性、稳定性和自我强化的低生育选择,鼓励生育也未必奏效。
当下,全球正在经历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口革命”,北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人口转变加剧,越来越受到人口低出生率和老龄化的困扰。
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很多国家进入了“高龄少子”人口新时代,到2020年,全球65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远超过5岁以下的孩子数量。
对于这个严峻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等闲视之!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毁掉一个年轻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鼓吹财务自由!国馆 21财闻汇 今天
财务自由,是最大的坑。


图/图虫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已获授权。
01


财务自由这个词,在职场上已经火了很久,你经常可以听到各种造富神话:
谁谁谁买了股票,低价抄入,现在涨了很多倍,身价翻翻;又是谁谁谁辞职做公众号,现在身价已经上亿了;谁谁谁,抓住了风口,投资了比特币,半年之间暴富。
最终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我要说的是,你只看到了1%业已实现了的造富神话,不明就里地信以为真,你没有看到剩下99%被“财务自由”忽悠了的年轻人。


图/图虫
02

许多人喜欢给我讲孙宇晨的故事。
孙宇晨是90后,是一家创业公司老总,年纪轻轻,很早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他自传体的书《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中,他是这样讲述自己的财富之路的:
比特币刚出现时,孙宇晨还在美国念大学,他就在朋友的带领下进入币圈。
那时候,比特币尚未大众化,只是在小圈子里流通,价格也远远没有涨上去,才几美分,就可以买一个。
在朋友怂恿下,孙宇晨拿出三千多美元,买了很多比特币。
三千多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但也算不上一笔巨款。
结果半年之后,比特币突然在全球范围内被爆炒,单个比特币价格涨至八千多美元。
孙宇晨一夜暴富,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迅速改头换面,实现了财务自由。
随后,他把挣来的钱投了一个创业项目,做直播APP,变身成创业者。
这是你所看到的孙宇晨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抓住了风口,飞了起来,挣了钱后,又迅速投身于互联网创业大潮中。多励志,多令人振奋。03
同样是赶风口,其它千千万万如你如我一般普通民众的故事,就一点不令人振奋了,反而令人悲伤。
在天涯网贴上,我看到另外一种故事,懊悔凄惨的故事。
一个贫困大学生,毕业之后,辛辛苦苦工作,挣了十几万块钱,如果不出意外,过几年,再存点钱,借点钱,就可以凑个首付买房了。
比特币大潮来了,身边人都在谈论,说这是风口,是机遇,一定会再涨,要抓紧时间上车。
每天都是“财务自由”、“炒币买房”、“上车”之类的词语在他耳边轰炸,很有诱惑力,他热血沸腾,冲动之下,拿出所有的钱,买了BCX币。
一开始涨很快,他迅速赚了几万块钱。这令他振奋,心想,既然是风口,为什么不加仓啊。于是他去找了金融公司,贷款一大笔钱,又加仓买入大量BCX币。
他很有信心,一定会继续涨
可随后,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出台政策,开始打击炒币行为,各类假币货币应声下跌,BCX币跌得更惨,一夜之间,连同贷款和自己的本金都没了,亏得倾家荡产。
“我毕业五年了,工资一发下来,就存着,省吃俭用,平常连饮料都舍不得买,才存下首付,这是我一个梦想。但这个梦想,不到半个月时间,就亏没了。”类似的有很多,一位韩国大学生,炒币,亏了1.85万美元,还不完,跳楼自杀了;一位30岁的韩国IT工程师,也是因为炒币亏空,房子都亏了,跳楼自杀。
每一个造富神话的背后,都是有很多人坠入了深渊。神话背后,一定有深渊。


图/图虫
04

多思考一下,为什么孙宇晨会成功,而这位贫困大学生亏得倾家荡产。
孙宇晨入场很早,在美国,他比国内绝大部分用户更早接触比特币,有更大机会买到低价位比特币,三千美元,也就是两万块钱,买来,即使亏了,这风险也承担得起。
投资有度,风险可控,前景算不上明朗,但也不能说毫无希望,这个决策,是健康的。
那位大学生就不一样了,全部存款投入,后期还贷款加仓,根本承受不起丝毫下跌,风险太大。
这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赌博,和在赌场上希望一赌暴富的心态一模一样。

05

为什么我说“财务自由”被捧上天,忽悠了很多年轻人。
因为它给年轻人带来的,就是这种赌徒心态:在极短的时间内,依靠不可控的方式,获得巨额财富。多可笑,一样可怕。
除了赌徒心态,人们对“财务自由”还存在两个很大的误区:第一个:财务自由就是快速赚钱。吴晓波做过一个关于财务自由方面的调查。
你认为,什么叫财务自由。
绝大部分人理解的财务自由是:有了一定数量的钱,然后一辈子都花不完。
当人们把财务自由理解成赚了一定数量的钱之后,“赚快钱”就会成为主流心态,无论用什么方式,先尽可能快地把钱挣到手。
而赚快钱,恰恰是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方式。律师钱虹讲过一个故事,她手底下有一个助理小孙,从名牌大学法律系毕业,前途可期,她对他也很重视。
可是小孙一门心思想挣钱,除了做助理,还兼职跨领域做了很多工作。又做公众号,又在朋友圈里卖东西。
他说:“我一定要趁年轻,多挣钱,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就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钱虹劝他:“哪有这么容易实现的财务自由,你打好基础,钱自然会有的。”
他不听,着急赚钱。
律师行业门槛高,刚毕业的学生,必须经过一年实习,考核通过,才能独立接受办案子。
一年实习期过后,所里和她同批实习的律师,考核都通过了,成为具有独立办案资格的律师;而他没有通过,第二年继续实习,拿着低工资,不能独立办案。
经济学领域有个词语,叫“机会成本”,意思是,如果你选择把时间和精力选择在某个领域,意味着要放弃在另外其他领域的投入。
你想赚快钱,全部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各个赚钱渠道,必然意味着你无法在某个领域深耕。
对年轻人来说,一夜暴富,和赚快钱,像犯罪一样可怕,你年轻,你可以考拼体力赚钱,但由于缺乏在一个领域深耕,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没有深厚积累,就无法突破。
赚快钱,本质上,是一种低质量赚钱方式。
第二个:财务自由意味着一劳永逸
其实,财务自由并不是一劳永逸。
财经作家欧成效说过人们对于财务自由很大一个误区,就在于很多人认为,财务自由,就是挣一笔钱,足够花,此后,再也不用付出,再也不用劳动,想做什么做什么,彻底实现自由。
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务自由。
究其背后,这是一种“一劳永逸”式的成功学思维,这种成功学思维渗透在我们思考中的点点滴滴。
求学时,“考上好大学就彻底轻松了。”
毕业了,“找了份好工作就轻松了。”
工作了,“等做上管理岗位就轻松了。”
人们似乎有一种执念,执念于毕其功于一役,度过某个阶段,人生彻底解放,彻底自由自在。这种执念体现在财务自由的思考上,就会让人变得急功近利,焦虑,铤而走险。
多少人为了一个“在三十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的虚幻梦想,进入传销,甚至犯罪,毁掉一生。
再强调一次,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务自由。
人生,是一场不断蜕变与成长的旅程,没有终点,求学之后会有工作,工作之后会有结婚生子,结婚生子之后会有中年危机……你可以停下来看看风景,但无法停滞。


图/图虫
06财务自由是一种富足的心态
智严大师讲过一个故事,富豪碰到一个渔夫,渔夫刚从海里打渔回来,笑容灿烂,富豪问渔夫:“今天打的鱼很多吗?笑得这么开心。”
渔夫说:“不算多,之前打过更多的。”
富豪问:“既然不多,为何今天这么开心?”
渔夫说:“虽然不多,但对我来说,已经够啦,为什么不开心呢。”
富豪不明白,这么点鱼,如果卖掉换钱,才卖几百块钱,几百块钱,连自己平常一包抽的烟,都买不起,为什么会开心呢?
富豪不明白,他需要几百块钱一包的烟,才能快乐,但渔夫并不需要,他不抽烟。
智严大师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拥有一切,是管理自己的欲望,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但你可以学会知足。”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财务自由不意味着富有,很多富有四海的人,也未必自由,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一个客观数字,而是一种主观心态。有一技之长,有持续稳定地收入,收入能满足需求,带来价值感,这就是财务自由。


07

对于财务自由,我还有四句话想告诉大家。第一句是,你必须有一样拿得出手。
有一技傍身,才有可能有持续而稳定地收入。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唐山撤销收费站,一大批收费站员工下岗,一位36岁的女士突然之间茫然不知所措。
“我在收费站呆了十几年了,我从毕业就来收费站了,我除了收费,我什么也不会干呀。”
十几年了,她只学会了收钱找钱。
林夕说,好的人生,你必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这代表你的形象,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想要有一样拿得出手,意味着你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深耕,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这种理念,赚快钱,恰恰是相排斥的,它要求你不要急功近利,现在低质量地捞钱,不如高质量地夯实自己。你现在对自己的投资,几十年后,都会十倍百倍收回来。
第二句是,学会自我教育与更新。
百度前总裁陆奇有一句很知名的话:
“人生不是线性的,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所期望的位置。”
这就是说,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情况。
永远不要指望着努力一把,你就能挣到足够的钱,站到足够高的位置。
即使是陆奇,即使已经爬到了雅虎总裁,做过百度总裁,他依然保持每天学习,坚持阅读最前沿的论文,获知最前沿的科技思潮。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软件,今天这个版本,一定要比昨天那个版本,更好。”人生是动态前进,会有波峰波谷,真正的财务自由,并不是挣一笔钱,躺着晒太阳,而是无论你什么时候想要钱,都可以想办法挣得到。这需要你持续自我教育与更新。
第三句是,学会找到自己的兴趣,让工作与兴趣建立联系。工作带来收入,兴趣带来价值感。
一份无法带来价值感的工作,你可能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无法坚持,更无法深入。
每一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不可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终其一生要从事的事业,这需要慢慢摸索。
但这摸索是必要。如果你做一份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工作,你不仅会变得憋屈,而且经常自我贬低自己。
心理学家赵晓璃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读者林静,毕业时在一家公司做出纳,她不喜欢这家公司的管理,准备考CPA注册会计师 ,买了一大堆教材资料来看。
学习的过程极其痛苦,尽管下了很大决心,每天回到家,都无心于学习,看一会儿书,就要刷会儿朋友圈。
备考了两年,一门都没有考过。
她很懊恼,两年时间里,不间断地怀疑自己,贬低自己。
赵晓璃建议她换个行业,换个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
林静从小就喜欢电影,于是尝试买来一些电影和编导方面的教材,看起来完全不吃力,不用催,也看得极其入神。
两年后,她考入了一家艺术学院的编导系研究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只有一种工作,能让你获得收入且感到快乐,那就是你喜欢的工作。
当工作和兴趣建立起联系,工作就是一种价值认可,而不仅仅是挣钱,工作本身,会带来幸福感。财务自由,不止有钱,而是就是这样一种价值被认可,收入满足需求的状态。
第四句话是,做有钱阶级,不如做有闲阶级。《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靠物质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人们,看着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更看重精神层面滋养。
做有钱阶级,不如做有闲阶级:在体面生活的基础上,不追求大富大贵,彻底地自由自在,有收入,有空闲时间,陪家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能做公益。
这是一种“新幸福指数”。
“新幸福指数”有10个条件:
一、享受工作。改变不了工作就改变工作时的心情,积极乐观的投入到工作中,会收到不一样的感觉。
二、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的感觉很甜蜜,尤其是和亲密的人分享。
三、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有基本生活的底线收入,少了许多的压力,幸福感会相应增加。
四、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心就如同一辆安全上路的车子一样。
五、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生活也需要调味剂,兴趣和别样的生活方式就是调味剂。
六、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这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标志。
七、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舒适不意味着豪华,适合才是最好的。每日能在自己喜欢的房间里醒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八、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具有阳光心态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
九、能够放眼未来站得高,看得远。放眼世界幸福自会到来。
十、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充实而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卡尔·马克思是这样定义人的:“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那么,幸福,就是各种关系的平衡,各种状态的平衡。
愿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投入工作中的自己,也热爱书中那些零零散散的诗歌,阳台上迎风生长的花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新闻报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韩国人,将要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