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者 发表于 2018-5-20 17:20:36

价值连城!千载难逢!桐乡34件“国宝”集体亮相


价值连城!千载难逢!桐乡34件“国宝”集体亮相


                                                                                                


南宋金叶子齐白石的残荷轴良渚文化玉琮茅盾夫妇致给儿子儿媳新婚贺信这些价值连城的“桐乡宝藏”,你是否曾一睹“真容”?



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小布可以帮你实现。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桐乡市博物馆、君匋艺术院、茅盾纪念馆、丰子恺纪念馆、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金仲华纪念馆、桐乡市档案馆联合举办相约“桐乡宝藏”之“镇馆之宝”文物展。








现场展览展出的34件藏品,是桐乡市7家国有收藏单位,23558件藏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涵盖器物、书画、钱币、印章、古籍、名人遗物、档案文书等文物类别,样样都难得一见。

准备好了吗?
那就跟着小布一起“穿越”,去看看这些藏品的真容和背后的故事,感受桐乡历史的沧桑、文化的源远流长。
咻~

博物馆
01马家浜文化碳化稻谷

△籼稻、粳稻,156粒。(桐乡市博物馆藏)
  罗家角遗址稻谷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实了中国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并将水稻的栽培历史提前了三千多年。
马家浜文化骨哨02

△肢骨。长10.8厘米、直径1.6厘米 ,骨壁厚0.1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罗家角遗址出土的骨哨构造上比较原始,留有磨制的痕迹,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已意识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地将骨管打磨得光洁一些,这也是原始审美艺术的发源之一。
  罗家角遗址出土的骨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乐器,而是先民用于模仿禽兽鸣叫,达到诱捕围歼的狩猎辅助工具。但是作为箫笛类吹奏乐的“根”,它至少可以被追溯到7000年前的桐乡罗家角。
03良渚文化玉琮

△墨绿色阳起石。高14厘米,射径上7.5厘米,射径下7.1厘米,射高各1.2厘米,孔径上6.2厘米,孔径下5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玉琮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礼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也是最具典型意义,最有代表性的器物,均出土于贵族墓葬,只有在代表身份地位等级最高的墓葬中才可能有玉琮出土。玉琮最为突出的是雕刻有神人兽面图像及其简化与抽象的图案,是良渚玉器上普遍使用的主题纹饰。1992年,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这件良渚文化玉琮为一级文物。
良渚文化玉鸟04

△透闪石软玉。高1.3厘米 ,长2.3厘米,厚1.7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整器圆雕,作侧立状。鸟头较小,钻小凹窝状双眼,割琢出尖角状鸟嘴。头顶凸起的条形鸟冠则以减地方式琢出。鸟尾扁平收缩。鸟身下端代表足部的小方凸块上对钻一横向小孔,用以串缀和组装,构思巧妙。
05汉红阳家铜锺

△青铜。高45.5厘米,口径18厘米,腹径37.5厘米,底径21.5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锺是古代器名,即圆形壶,用以盛酒浆或粮食,盛行于汉代,是壶的一种。这件青铜锺于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芝村(现崇福镇)星火村。圆口微侈,鼓腹,腹上部对称饰有一对铺首衔环,肩、腹和腹下部各有三道凸起弦纹。肩、腹部两道宽带纹之间刻竖2行12字铭文“红阳家铜锺容一石第三至廿”。
  “红阳”是汉成帝之舅、王莽之叔王立的封号红阳侯,封地在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部,即今章化一带。自王立立国至王柱国绝,红阳侯国共存在50年。“石”本是重量单位,在秦和西汉时期曾作为容量单位广泛使用。铭文中显然是指容积。“第三至廿”应是制作这批青铜锺的编号。
明宋旭松壑楼居图轴06

△绢本设色山水 。纵271厘米、横186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松壑楼居》整个画面是一幅高远散点透视图,全景广阔深远,气象万千。画面色泽、构图层次分明,布局高远而浑厚,笔墨深邃朴茂,峰峦用干笔皴擦,呈现出一种潇洒雅意之美,观之让人顿生置身于世外的超凡脱俗之感,表现出山水恬静的意境和高士超脱的心态。1992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07明龙泉窑青瓷八卦纹炉

△青瓷。口径13厘米,高7.3厘米,底径4.8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龙泉窑青瓷八卦纹炉,凹沿敛口,圆筒腹,束腰,底外凸,有小圈足,下承三蹄形矮足,使圈足束之高阁,成为一种装饰。此炉造型规整,八卦用减地浮雕法,环炉一周,有凹凸感,刀法娴熟。釉色青绿中显粉白,凹处显绿,凸处露白,素雅清逸如青玉,可与南宋梅子青媲美。
明水陆道场画08

△纸本设色。纵149.3厘米,横66.3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明嘉靖诸天菩萨彩绘像轴》,国家一级文物,纸本,纵149.3厘米,横66.3厘米,工笔重彩,绘佛像左侧向全身立式,由前至后分三列,依次每列分别为二、一、二躯,均赤足踏莲,额饰粉点,头戴花冠,饰璎珞彩带,面腴体丰,袒胸着衣裙,披帛飘绕,手做不同法式,头现圆形顶光。桐乡馆藏的水陆道场画代表了明清时期民间画师的较高艺术成就。
09弘一法师《寒笳集》手稿

△纸本。高27.1厘米,宽15.5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弘一法师曾三次抄录《寒笳集》,时间分别是1922年、1928年和1933年。这一份手稿正是弘一法师第三次抄录的《寒笳集》,前两册手稿都已经不知所踪。虽然第三次抄录的《寒笳集》曾被上海佛学书局排印出版,但久已绝版,今极难得一读。

茅盾少年《文课》10

△纸本。高25厘米,宽15厘米。(桐乡市博物馆藏)
   茅盾《文课》作文册上、下两册系用淡黄毛边纸线装装订,长25厘米,宽15厘米,无缺页,封面有点破缺,卷边,上册37页17篇,下册28页20篇,合计37篇,一万六千多字。封面用黑色空心字构勒《文课》两字,下方有一方“德鸿”的朱文篆体印。
  《文课》作文册成文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系茅盾十三岁在立志小学读书时的作文本。1981年茅盾儿子韦韬认定此《文课》作文册即为茅盾少年时代的手稿真迹,也是茅盾现存最早的手迹。韦韬当着时任文化局局长吴珊的面表示,将《文课》手稿捐赠给桐乡县人民政府,由博物馆收藏。 君匋艺术院
01黄宾虹 山水图轴

△纸本水墨。纵135厘米,横68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此件山水作品,创作于1947年,时年黄宾虹已84岁高龄,正是其艺术上破茧成蝶之时。作品画面线条恣意老辣,变化丰富,起承转合处,千笔万笔,合成一笔;墨色自淡增浓,色墨结合;墨气爽朗,笔与墨会,混沌中见光明。
钱君匋 “钟声送尽流光”朱文方印02


△青田石。高4.9厘米,面纵宽6.9厘米 。(君匋艺术院藏)
  钱君匋先生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为二十世纪印坛杰出的篆刻大家之一。“钟声送尽流光”一印,章法上以布局停匀为主旨,以各字笔画的繁简自然留空,营造疏密的对比。是印以细朱文为之,用刀爽利劲挺,线条遒劲有力,转折处如曲铁,有韧劲、有力度又不失婉转流动。边款五面,以隶书出之,浑朴遒逸有习习汉碑之风。
03黄士陵“六朝管花斋”朱文长印

△寿山石。高13厘米, 面纵6.6厘米,横宽2.9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六朝管花斋”一印,五字自上而下排列,疏密有致而字字交融,跌宕生姿然行气连贯,文字与左右留空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于篆法观,参汉碑额体势,亦有镜铭意趣,取横势,融方圆。尤其是“朝”、“花”两字向左下延伸的长垂笔,挪让穿插,因势利导,一任自然。“斋”字作繁写,以“辵”作为缓冲化解两横与下边的平行。
石涛行书联04

△纸本。纵143.3厘米, 横36.5厘米 。(君匋艺术院藏)
  石涛,原名朱若极,法名原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清初“四僧”之一。石涛的书法就像他的画一样“我自有我法”。这幅行书联书风整体气息流畅俊秀,这幅字中横笔的起头,重切笔然后平铺,有写魏碑的感觉。这样的写法使得在俊秀的书风下更有变化更有味道,使颜鲁公的丰满与苏东坡的灵动完美结合。
05吴昌硕“鲜鲜霜中菊”朱文方印

△青田石。高8.1厘米,纵宽4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吴昌硕(1844—1927),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这方“鲜鲜霜中菊”是吴昌硕为王一亭所刻。王一亭与吴昌硕,关系亦师亦友,王一亭跟着吴学习书画的同时,也对吴有经济上颇多的照应。所以,吴昌硕为其刻印较多,质量也多上乘。这方朱文印四厘米见方,书用石鼓文体,线条圆劲挺拔,笔道遒劲凝重,气韵淳古,笔意刀感同存。
  印文出自韩愈《秋怀诗》,诗中赞美的傲霜之菊刚好符合杭白菊之乡桐乡的美学需求,因此,吴昌硕的这方“鲜鲜霜中菊”在桐乡这块土地上引申出了新的内涵。

徐渭《墨梅芭蕉图》轴06

△纸本水墨。 纵197厘米,横98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此幅《墨梅芭蕉图》,用笔纵横抹出,浑厚华滋,石前芭蕉,石后梅花,相互映衬。渴笔潇洒灵动,意气风发,恣意磅礴。就在这干湿浓淡,来去纵横中,冬日芭蕉的破败萧瑟,梅树的劲挺清健,以及整个画面意境的疏远荒寒,已尽现眼前。与他的许多作品一样,《墨梅芭蕉图》也未署年款。不署年款,甚至不署名(笔)款是徐渭作品署款的一个显著特点。《墨梅芭蕉图》系钱君匋上世纪60年代初,从福建一画商手中购得。原画已多处破损,后经上海博物馆著名裱画师严贵荣老师精心揭裱,再请画家张大壮接笔,终于使此幅名画得以恢复原貌,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07伊秉寿 隶书五言联



△纸本。纵135厘米,横25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此幅对联从行款到结体,极富疏密聚散之变化,于遒劲中别具姿媚,个性鲜明,横平竖直。笔划圆润、隶意中带有篆味,粗细相近,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给人方整严谨的装饰美感。同时,其联骨力内含,平稳中见奇肆,宽博、浑穆之气跃然于纸上,凝重中自有一股清旷之气。
张大千《拈花仕女图》轴 08

△纸本水墨。纵92厘米,横48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该作画幅上一侍女绿云扰扰,面容富贵丰腴,颔首侧身,双目安静望向右前方。左手持画,右手托盘驾于祥云之上,发髻和周身上的绸带随风舞动,如仙乐飘飘。下半部分以彩云和大量留白为主。人物整体风格壮美丰腴、雍容华贵,具有浓烈唐风,鬓发也有唐朝仕女的遗风。
09赵之谦“餐经养年”白文方印

△青田石。 高6.1厘米 ,印面纵宽均4.3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此印作于1864年,赵之谦为悼念亡妻及亡女所作。该印为仿汉印形式,笔划厚重浑厚。印面整体,布白面积远胜于留红,自有其清疏悠远的意境,边款别开生面,将造像和魏碑阳文引入其间,阳刻造像传神脱俗,古朴简练,深得汉魏六朝造像遗韵。阳刻款识文字质朴古穆,传承北魏龙门始平公法式妙旨。此种气度与开拓,必将垂范后世。
齐白石   残荷轴10

△纸本。纵138厘米,横63厘米。(君匋艺术院藏)
  此画作于1933年,时年齐白石70岁。枯黄的残荷加以深赭石的莲蓬,渲染出秋的意境,荷塘中纵横交叉的荷杆,用燥渴之笔画出,苍劲有力,下笔得篆书遗意,密而不乱,渲染了萧瑟的意境。画面最点睛之笔还在于左上角的写意蜻蜓,扇动着一对透明的翅膀,描写生动又细腻,使画面动感十足,增添不少生气。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中满塘残荷,在他看似不经意的涂抹挥洒之间,意足神完,好一个秋高气爽艳阳天。 茅盾纪念馆
01茅盾用歙石有盖方砚

△歙石。长9.5 厘米,宽9.5 厘米,高2.8厘米。(茅盾纪念馆藏)
  此歙石有盖方砚系1949年后茅盾在北京所使用。此砚圆外方,黑色,并有一方盖,盖上阴刻有四字“修文来远”。 “修文来远”寓意塑造、弘扬文明,使远方(人民)来归附我。此砚长9.5 厘米,宽9.5 厘米,高2.8厘米。1986年4月17日由茅盾之子韦韬捐赠本馆。1993年7月27日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二级文物。

潘主蘭刻狮钮“茅盾”寿山石章02

△寿山石。长2.5厘米,宽2.5厘米,高4.8厘米。(茅盾纪念馆藏)
  此石章为朱文印,白寿山石质,浅褐色,长方体。印面为正方形。石章上端有狮钮。石章边款刻有“茅盾同志惠存郭风敬赠一九七八年潘主蘭于福州”。1993年7月27日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二级文物。
03茅盾清谷歌长卷

△纸本。 纵11.5厘米,横207厘米。(茅盾纪念馆藏)
  此《清谷歌》长卷系茅盾为赵清阁所作的书法长卷。该毛笔书法长卷为折页,长卷以诗化语言忆及与赵清阁共同战斗的峥嵘岁月,并对她赞誉有加。此长卷为七言长诗,其长度创茅盾诗作之最。1997年3月5日,赵清阁捐赠《清谷行》长卷。1999年6月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三级文物。 丰子恺纪念馆01丰子恺《源氏物语》译文手稿

△丰子恺1961至1965年译文手稿,纵35.8厘米,横26.5厘米。(丰子恺纪念馆藏)
  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丰子恺先生翻译,丰先生欣然接受。丰子恺自1961年8月至1965年9月,用四年多时间,悉心完成了共约90万的这部译稿,填补了我国汉译本的空白。手稿译毕的当年即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译文手稿交还丰氏子女,并由丰先生长女丰陈宝保管。为了替这批手稿找到一个妥善的珍藏之所,丰氏子女经商量一致赞同捐赠给丰子恺纪念馆收藏。
  1995年11月25日,丰子恺纪念馆接受了这批珍贵手稿。
丰子恺 饮水思源图轴02

△饮水思源图轴纵67厘米,横47厘米。(丰子恺纪念馆藏)
  这幅《饮水思源》图作于1961年,当时丰子恺先生随上海政协参观团去江西,在南昌、赣州、瑞金等地进行访问、学习。到了江西瑞金附近个叫沙洲坝的乡村,那地方有一口井,名叫“红井”,是当年毛主席亲自参加挖掘的。井旁竖着一块牌子,上面题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14个字,后面记着“1951年3月沙洲坝全体人民敬立”。丰子恺先生当即摸出手册,替这口“红井”画了一幅速写图。归来后,丰子恺先生根据手册所画,在宣纸上把它绘成了这幅彩色风景画。
03烫金“缘缘堂藏书”款《二十五史》

△烫金“缘缘堂藏书”款《二十五史》纵35.8厘米横26.5厘米。(丰子恺纪念馆藏)
  丰子恺在1933年建成“缘缘堂”新居后,就在堂内收藏了大量书籍和字画。但在封面上烫有“缘缘堂藏书”金字的仅此一部。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二十四史》后,开明书店为了竞争,就在二十四外再加《新元史》,于1935年出版了这部开明版《二十五史》。书出版时,开明书店又决定向书店创办过程中的有功之“臣”各赠一部。作为开明“元勋”之一的丰先生因当时“缘缘堂”建成,故不要烫自己的名字,而要求烫上“缘缘堂藏书”五字。从此,这部书就成了“缘缘堂”珍藏的书籍之一。 金仲华纪念馆01乔石   书法轴

△纸本纵179厘米,横92厘米。释文:铁笔鸿文世界风云收慧眼丹心正气扬清激浊见精神。(金仲华纪念馆藏)
  乔石(1924-2015),原名蒋志彤,浙江定海人。 乔石先生自幼喜爱书法,师法柳体为主,同时兼学各家之长,无论是在革命工作时期,还是在担任地方领导、国家领导人期间,均在工作之余勤练书法,坚持不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幅作品是乔石先生在1999年6月专门为金仲华故居开馆而题。 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01“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全套试样钱

△“绍兴通宝”仿瘦金书小平旋读试样钱大珍。南宋钱币。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铸造。白铜质。钱文“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钱径2.5厘米,穿宽0.7厘米,郭厚0.12厘米重2.68克。(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藏)


△“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折二旋读试样钱大珍。南宋钱币。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铸造。白铜质。钱文“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折二试样钱。钱径3.1厘米,穿宽0.85厘米,厚0.2厘米,重5.75克。(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藏)


△“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折三旋读试样钱大珍。南宋钱币。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铸造。白铜质。钱文“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折三试样钱。钱径3.43厘米,穿宽0.9厘米,厚0.2厘米,重9.52克。(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藏)


△“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折十试样钱大珍。南宋钱币。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铸造。铜质。钱文“绍兴通宝”,仿瘦金书,旋读,折十样钱。钱径4.1厘米,穿宽1.2厘米,重15.4克。(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藏)
六字齐刀“齐建邦长法化”大名誉品02


△六字齐刀战国时期铸造的享有盛名的青铜刀币。面文“齐建邦长法化”背文“上”。通长18厘米。(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藏)
  考古学者认为此币为战国田齐开国纪念币。六字刀制作精美,存世极罕,殊足珍贵,历来被藏家珍视和追踪。
03南宋金叶子

△南宋金叶子,或称叶子金。金叶子是折叠状金箔,薄如纸,形状似书页。上图为“陈二郎十分金”,是指金铺主与黄金成色。(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藏)
  金叶子这种黄金货币的制作形态是南宋独创,这对研究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和金融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嘉定元宝”楷书折十背“利”样钱大珍04

△南宋钱币。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利州绍兴监(今四川境内)铸造。青铜质。钱文“嘉定元宝”,楷书,旋读。样钱。背穿上利纪监。折十大钱。钱径5.3厘米。(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藏)
  生坑硬绿锈,湖北出土。前谱无载。新发现的试样钱新品,首次仅见的南宋钱大珍。孙仲汇老师评价:嘉定元宝背利大钱,前谱所无存世仅见南宋钱中大珍, 足证嘉定元宝折十大钱出自四川利州监。
档案馆
01宋作梅《受降室记》手稿

△纸本。纵54厘米,横29厘米。(桐乡市档案馆藏)
  《受降室记》,写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七月五日,作者署名宋作梅,文章千余字,比较详细地记录了抗战胜利中国战区浙江地区受降全过程,包括中方受降和日方投降的代表名录、中方的受降范围、受降仪式的程序等。这份手稿来自桐乡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崇德县政府教育科档案 “吴渭侠搜集县志材料及来往信件”,系吴为编县志从各地搜集而来。
  对于抗战胜利受降仪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除了当时的官方的记载外,作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和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主人,宋作梅的回忆记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可以作为官方记录的重要补充。1946年,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富阳县将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此名一直沿用至今。1995年6月富阳市政府拨款修复受降厅旧址。
浙西导报02

△纸本。纵38厘米,横25厘米。(桐乡市档案馆藏)
  《浙西导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桐乡县的一张积极宣传抗日主张的进步小报。现存报纸仅12张,形成时间为1939年至1940年,保存于桐乡市档案馆。该报为纸质中文小报,八开两版,现合并装订保存。初名《啸报》,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浙西敌后的海宁、桐乡、崇德一带的一张宣传抗日的小报。虽然只存在两年零两个月,但在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鼓励人民斗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杭嘉湖人民心中播下了抗日的种子。
  《浙西导报》是我党在浙西直接控制和领导下最有影响的一张报纸,它不但是浙西抗日理论的“指导者”,而且是浙西特别是桐乡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实录图”。《浙西导报》在桐乡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03茅盾夫妇致给儿子儿媳新婚贺信

△纸本。纵45厘米,横24厘米。(桐乡市档案馆藏)
  茅盾夫妇写给儿子韦韬、儿媳小曼的新婚贺信收藏于桐乡市档案馆,系2007年3月茅盾儿子韦韬先生向桐乡市档案馆捐赠。1951年9月15日,适逢中秋佳节,是茅盾的儿子韦韬和儿媳陈小曼的婚期。婚礼前夕,茅盾夫妇特地精心制作了一封色彩喜庆、情辞恳切的贺信,以庆祝儿子儿媳新婚之喜。
  鸿雁传书,这封由北京遥寄南京的新婚贺信,堪称中国式亲情表达的典范。一纸贺信,饱含了对新婚夫妇经营好小家庭、服从号召报效祖国的殷切期望,满载了长辈浓浓的衷心祝福。



  过瘾了不?想不想去现场看看?小布已经帮你打探好啦!
这个周末正好可以去瞧瞧!参观须知全部展览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展览至6月15日结束。
展馆地址:桐乡市博物馆,桐乡市环园路399号。
咨询电话:0573—88322096。

为这批桐乡宝藏——


                                                                                                               
                                             



桐乡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价值连城!千载难逢!桐乡34件“国宝”集体亮相